本来神策军仅仅只是陇右藩镇的边军之一,基本上就跟其他军队別无二致,
在歷史上安史之乱爆发以后,神策军兵马使卫伯玉勤王討叛参加鄴城之战,唐肃宗李亨以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使,使得郭子仪、李光弼等各路节帅互不统属,各自为战,结果唐军一败涂地。
彼时卫伯玉战败后只好带著神策军逃亡陕州,並且听闻河陇地区的神策军城已经沦陷吐蕃,在无家可归的情况下只能驻守陕州,站在抵挡史思明进攻的最前线。
恰好此时深受唐肃宗李亨信用的鱼朝恩也在陕州,他自然而然就成为神策军的监军。
在卫伯玉的带领之下,神策军大败史思明三千人马的进攻,为此唐肃宗李亨把这神策军划归郭英义的陕西节度使。
然而卫伯玉和郭英义两位大將先后徵调入朝,鱼朝恩因此成为神策军统帅,
广德元年吐蕃大军攻克长安,唐代宗李豫逃到陕州避难,鱼朝恩率领神策军一路护卫,於是在长安光復后,神策军一跃成为大唐朝廷的北衙禁军。
本来神策军的指挥权是在宦官、文官和武將之间流传,唐德宗李适即位后以心腹白志贞为神策军使,负责宿卫长安皇宫。
没想到在涇原兵变期间,白志贞贪污军导致无兵可调,致使五千涇原兵轻鬆攻下长安城,连同大唐朝廷很多文臣武將选择叛变。
战后唐德宗李适便把神策军交给宦官统领,任命竇文场、霍仙鸣为神策中尉,同时设置多个军职由宦官担任。
自此神策军与官官紧密结合在一起,宦官统领神策军也成为制度確立下来,並在德宗时期分为左右神策军,总兵力扩编至惊人的十五万人。
由於北衙禁军属於天子私兵,所以大唐官员也没资格过问,故而宦官才能始终掌握兵权,
姜天骄可不想看到这种情况发生在自己身上,他才决定组建北衙禁军和南衙禁军,这样两大禁军体系能够互相牵制,防止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
大夏朝廷的南衙禁军可不再是什么空架子,姜天骄在各道郡县设立折衝营,一个营满编三百人,在河北道、河东道、河南道、都畿道、淮南道、江南东道、江南西道这七个地方设有一千六百个折衝营。
这些折衝营的南衙禁军不仅担负著征伐作战,还要轮番前来洛阳担任宿卫,避免北衙禁军一家独大控制住皇帝。
姜天骄规定南衙禁军每次番上为三万六千人,每年轮番调换一次。
这三万六千人还要隨机分配给十二卫大將军,每个大將军负责统兵三千人,主要驻守在洛阳城的洛水以南,这样南衙禁军和北衙禁军共同拱卫东京洛阳,两大禁军隔河而望,
这次姜天骄在朝堂上当著文武百官加封蔡希德为左卫大將军,牛廷为右卫大將军,也是为了以后能够把他们两人名正言顺召回洛阳。
只要蔡希德和牛廷掛上十二卫大將军的官职,姜天骄就相当於在他们身上栓了绳子,隨时隨地都能以此名义把他们召回洛阳。
襄阳和江陵这两个藩镇迟早都是要废除的,姜天骄绝不允许內地出现节度使,故而他需要把田承嗣、蔡希德、牛廷等人安排得明明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