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有如此珍贵如此幸福的重逢机会,她们已经非常的满足了。
至於未来。
她们相信必有重见之日。
万不能因为一己之私影响大局。
最后一批送走的是那三位平头校卫和永福他们一帮小孩子,他们一个个背著沉甸甸的书包,里面绝大多数是书,各种课本,各种资料,他们对知识渴望无比,任何一方面的知识,对他们来说都如入宝山,捨不得空手而归。
当然也有少量是特地带给小伙伴的零食、玩具和纸笔。
“你们要好好学习,变成有用的人,以后建设祖国就看你们的了。”熊初墨小姐姐挨个给小朋友们繫上红领巾。
“是。”永福年龄较大能大概知道发生了什么。
他想不明白是怎么做到的。
但他知道一点。
只要自己好好学习,所有人都好好学习,未来终有一天,会实现这一切。
远智较小,还不懂这些东西,他只知道自己如果听话就有表扬,就有好吃的奖励,所以他决定做个最听话的孩子,让大人们都表扬自己。
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看见爸爸妈妈。
他好久好久没看过他们了此时。
大唐天宝四载。
李白和杜甫背著大包小包回来,苦等几个时辰的李隆基激动无比,还以为自己距离迎接仙人进入仙界成为仙民不远了。
要知道。
李白和杜甫是在宫中给一眾大臣讲解后世种种时,被仙人打开仙门带走的。
当时全场所有人都看见了。
仙门之內。
是一个辉煌殊胜之地,人头涌涌,灯光如炽,仙乐飘飘,各路仙人齐聚一堂共襄盛会令人遗憾的是。
仙尊仅出手摄走李白杜甫。
完全无视包括自己这位人间帝皇在內的一眾凡人。
“敢问两位仙家爱卿,仙尊可有仙旨示下?”李隆基为了独占仙缘,已经將大臣们打发回家等待了,甚至连最心爱的杨妃都不例外。他自己一个人苦等,好不容易,才等到李白杜甫二人浑身酒气的满载而归,如此隆恩,如此盛缘,让他羡慕得心如蚁咬直恨不能以身相换。
“陛下,贵人並无特殊仙旨示下,只是”李白说到这,顿了一顿。
“爱卿大胆直言。”李隆基估计是自己仙缘没到。
一阵失落。
不过。
他迅速调整好心態。
毕竟他还指望面前这两位深受仙缘的诗仙诗圣给自己美言几句。
“陛下,臣与太白兄遇到了太宗皇帝及文德皇后,还有两岁大的晋阳公主,太宗皇帝一行来自贞观十年。”杜甫放下身上的箱子包裹后,赶紧行礼。
“太宗皇帝及文德皇后?”李隆基狂喜。
既然太宗皇帝能参加。
自己多半也能。
以自己这一生的功绩来评定,虽远不如太宗皇帝,较高宗可能亦有差距,但自太宗高宗之下自己当仁不让。
他不知道太宗皇帝是否知道自己。
如果知道。
多半会很欣赏自己。
毕竟自己拨乱反正將李氏江山重新自武氏手中夺了回来,勤政爱民,开疆拓土,令百夷低头归附,扬大唐天威於四海太宗皇帝文武双全,肯定喜欢自己这个李三郎!
“可有太宗皇帝之圣旨示下?”李隆基心想,不会是太宗皇帝邀请自己下次去参加仙宴吧?
“陛下,太宗皇帝的確有话记录在视频里,只是內容,恐怕非陛下所愿。”李白摇头“快快请出。”李隆基还以为太宗皇帝是当著眾多仙家之面谦虚。
“是。”杜甫看了,只好將视频放出。
李隆基先对著手机。
大礼参拜。
態度恭敬之极。
然后才敢起身凑近过来,观看视频。
第一眼,他看见了一个既年轻又英武的太宗皇帝,心想自己年轻时与太宗皇帝有三分相像,然而还来不及欢喜;第二眼,他看见太宗皇帝眼晴几要喷火,大声怒斥自己太宗皇帝竟然要打断他的双腿!
李隆基特別心虚,他知道九成九是杨妃的原因,要不然,太宗皇帝不可能如此恼怒。
“两位爱卿,还望救朕一救。”李隆基嚇得浑身颤抖。
太宗皇帝是说到做到的。
他要打断自己的腿。
天底下。
除了仙尊。
恐怕再没有谁能救得了自己。
现在只能求李白杜甫这两位诗仙诗圣出马,恳求仙尊开恩,救自己一命了,毕竟以自已这把年纪这般体质,要真打断双腿,恐怕性命难保自己是真不知道纳个杨妃如此严重。
高宗也纳了武氏。
再说太宗您老人家其实也没好到哪里去。
我错了我改还不行吗?我明日让杨妃重新出宫,不至於非要打断我双腿吧?
“陛下,恐怕不是杨妃之事,令太宗皇帝如此雷霆震怒,而是十年后,您一手酿出让盛唐陨落的安史之乱。”李白拿出自己的手机,点开一个视频,示意李隆基自己看。
看完。
李隆基呆若木鸡。
这是我吗?不可能吧?我怎么可能变成这样?
不!
这肯定不是我!
李隆基慌了,他意识到太宗皇帝要打断自己的腿这个事,恐怕是逃不掉了,哪怕求仙尊也没有用,因为仙尊同样厌恶自己,不可能给自己免罪——完了,完了,这下完了———
等等,不对,安史之乱是十年后,不是现在,自己还有弥补的机会。
“两位仙家爱卿救救朕!”李隆基像溺水之人那样紧紧抓住李白的手,六神无主的他,现在唯一能想到的救命之法,是请李白和杜甫帮忙化解。
“陛下,我二人只擅长诗赋,无治国之能。”李白摇头,你应该找诸葛丞相帮忙。
不过。
现在找诸葛丞相也晚了。
太宗皇帝已经知道了你的祸国之举。
所以腿你是断定了,弥补过错,重新勤政爱民肯定也是要的-你现在最好期盼贵人很忙,没空给太宗皇帝开门吧,否则很快你就要直面太宗皇帝的怒火了。
“陛下,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杜甫倒觉得敢於认错然后努力改正,总比继续错下去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