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大观察者
通过先祖庇佑』这个日常任务。
凌霄內心受到了很大触动。
他迅速返回白塔。
站在塔下。
沉思。
如果穿越者有祖先庇佑。
那么普通人是不是也会有呢?
將之放大到一群人,再放大到一片地区,一个国家,一块大陆甚至一个星球,那么它们背后是否也同样有著不为人知的运行规律或者某种章法呢?
这个答案。
无疑是肯定的!
“不仅祖先,万事万物其实都有相互关係,自古到今有联繫,由近及远同样有联繫。祖先庇佑只是一种相对隱藏实则关係密切的联繫,背后的原理和真相,不为一般人所能理解和感受,必须跳出认知局限,或者用旁观者的角度去看。相比之下,无数更大层面更加复杂的联繫,才是构成世界存在的根本。”
凌霄尝试站在自己认知的角度。
进一步思考。
如果放大到一个星球。
往內看,自己可以观察到星球上的各种生命活动。
假如称之为自然,那么自然是否也能归属於某种或者无数种规律,在这个星球特定状態下运行的相关规则呢?这也是肯定的!
如果往外看。
星球在它运动的过程中,其实也必须符合更大的星体或星系的运行规律。
它的存在不可能只是孤独或者唯一的,必定有一套完整而且近乎完美的运行规律,才能生成。
越大。
越是如此。
“物理学和天文学通过观察或者计算研究它们的规律,已经总结了不少理论。但无论物理还是天文,一般情况下,都会绕过谁』在运著这一切的话题,只有最顶尖的科学家才会思考。因为现代科学有些源头是从神学中走出来的,后人拒绝思考神』的存在,因为这个思考会对於人类科学研究產生干扰,很难出神学的限制和禁錮,更容易受制於现实中神学信徒的认知约束。”
凌霄忽然想起了钱老。
钱老的態度。
那是连时空门都想研究的,思想开明且积极探索。
像钱老他们是完全不排斥任何可能的,他们也不拒绝研究任何超出认知的东西。
当然了。
钱老这样的顶尖人类实在太少了。
普通人学习科学,是没办法达到钱老他们那个境界的,也容易受到各种干扰。所以普通人学习科学,必须先假定神』並不存在,一切所见所闻万事万物皆属自然,皆属混沌中隨机生成,然后又在无数集群中,慢慢形成规律和秩序。
神是否存在?
凌霄觉得这一点在於人用什么角度来看待它,或者用什么思维去理解“神”
是什么。
如果觉得神是神,人是人,那么神的確不存在,因为人观察不到神。
如果觉得人可以变成神,神与人只在认知上有所不同。
那么神是存在的。
凌霄的思考。
並不纠结於有没有神这一点。
有没有神不重要,重要的是人敢不敢思考如何成神,不敢永远是人,敢才有可能成神。
凌霄根据自身的认知开始深层思考。
延伸思路。
首先。
人类无法认识並不存在的东西,也无法理解並不存在的东西。
由此可以得出。
一个东西如果存在,不管它到底是什么,必定在人类的认知范围之內。
假如一个从来没有被人类发现的物种,理论上,它是不存在於这个世界的,没人敢说它存在。
然而它又是真实存在的。
为什么?
为什么它真实存在而且有可能会在某一天被人类发现它呢?
那是因为它所处的环境,说不定有別的动物知道它,或者某些植物某些真菌为它所食,又或者周围存在土壤、水流又或者其它自然环境,可以创造这个物种生存的空间,从另一种角度见证了它的存在。
所以早在进入人类认知世界之前。
它已经存在。
自然存在。
至於人类发现它,那不过是自然存在进入了人类认知世界的认知存在而已。
如果没有一个那样的环境,在一片真空,或者一片虚无,没有任何东西为其见证,那么这个物种的確並不存在,尤其是它无法清晰认知到自己存在的情况下———
反过来,无论在任何条件之下,只要有一个东西,看见了它,或者知道了它。
那么它就存在了。
哪怕它存在的时间极短。
“如果我认知方向没错的话,那么真相可能是这样,至少有一个常人完全无法理解其存在形式的大观察者』,可能是人,可能是神,也可能是机器,甚至可能是一种能量,曾经注视』过,或者正在注视』著宇宙。否则,世间只会一片虚无,什么也没有,甚至有可能连虚无这个基本概念都没有,完全什么都不存在。”
回首诸天万界。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不同的奇妙世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神奇物质?
为何放眼深空宇宙是如此之宏大?
何故世间万物这般的庞杂?
生命形態。
又为何多姿多彩、千变万化、无所不能?
与其说诸天万界自动生成,不如说是因为有一个白塔永恆地记录著它们。
“综合这些,现在应该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了,世间存在万事万物,应该存在至少个,或者多个观察者』。到微粒,到宇宙,莫不如此。如果没有观察者的存在,那么世间並不存在任何东西,包括基本粒子。”
注视一方世界或宇宙的大观察者』无论是什么形式的存在,其能力越大。
那么其注视的世界构成越丰富。
也越美丽。
诸天万界因为白塔而存在,白塔也因为诸天万界而存在。
如果再退一步,从宇宙缩小到人类活动的星球去观察,去理解的话。
那么。
人类其实也是观察者。
比如一本书,它里面的內容假如从来没有人看过,那么没有人知道书里面的知识,非但这本书不存在,里面的內容同样不存在。如果有人发现了它,那么这本书就存在了,哪怕它在平台上,可能只是一些数据,甚至一些穿过不同路径的电流,但有人看见它的那一剎那,它就由数据或者电流变成了无限精彩的內容。
这种效应就是观察者效应。
书本因观察而存在。
宇宙亦因观察而生。
万物大小皆如此。
多少亦如此。
一本书被发现了,更多的人来阅读它,討论它,理解它,解构它。
通过它了解到新鲜的故事內容,或者学习领会到更多的新知识。
这些行为跟书本创造者的本意是否相同。
並不一定。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这本书確实因为人类的观察和阅读,变成了经典,变得多姿多彩,变成了可以拓展成各种形式的存在。它可以从此变成电影、电视剧、动漫、游戏—整个故事无限拓展延伸,最后变成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和传统文化。
也可能由书中的陌生知识。
变成一门学科。
深入研究。
拓展出无数的科学成果,变成电视、汽车、飞机、轮船—
它的本质没有变化,还是一本书,甚至在成书之前可能只是一段思维,而这段思维又只是一些能量,能量又来源於宇宙某些自然规律的波动。
所以观察者並不一定是神。
也可能是人。
甚至可能不是人,而是一个自然环境,一些最基本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