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以为是长得像。
没想到。
还真是季汉的刘关张和诸葛丞相从天上下凡了啊?
庞统的心又一次受到暴击,好嘛,臥龙凤雏,后世从大唐开始就只知道诸葛丞相了。
大宋和大明的皇帝郭昕不认识。
不过他估计是太宗朋友。
皇帝的朋友也是皇帝。
非常合理。
至於吴官升和熊初墨他们千年以后的人,郭昕有点没弄明白,只知道那个小姑娘出身於有熊氏非常高贵,而且是天下派下来的公证人,赶紧行礼。
最后介绍的是凌霄。
李世民微微沉吟。
顿了顿。
“此乃天上允许我等下凡救援之仙人,无上尊贵。”
郭昕直到现在才终於明白,为什么太宗皇帝能率领大军下凡,原来是奉了仙人之旨。
身后的白髮老兵们也彻底明白了。
咱们苦苦孤守五十三载。
仙人生悯。
方有今日。
凌霄一伸手阻止这帮白髮老兵的拜谢:“不必多礼,你等坚守边塞孤城,扬大唐之威,振华夏之志,於天河一脉意志传承有大功德。你们可有两个选择,一是人均增寿至五十三岁,但必须继续坚守此城,直到大唐打通西域,重建安西都护府,重夺安西四镇。二是人均延寿至百岁,重返大唐故土颐养天年。注意,你等无论增寿还是延寿,寿命尽在大唐皇室子孙后代中取,除非大唐能重建安西都护府,盛唐重现。“
如果没有后面的条件,那么白髮老兵们还是愿意返回大唐故土。
毕竟他们的心愿就是死在家乡。
客死异乡太惨了。
只不过。
如果他们延寿的寿命是从大唐皇室子孙中取来的,那么他们就不得不重新考虑了。毕竟他们一回去,龟兹城这个唯一的据点就没了,没有任何接应和情报,大唐想从长安出发,重新打通西域,难比登天。
即使有龟兹城作为据点。
两相呼应。
想重新打通西域。
重建安西都护府收復安西四镇都是无比困难的事。
“郭帅,我们这帮老傢伙在这守了一辈子,回去家乡也没人了。既然仙人有愿盛唐重现,那我们就死在这龟兹城下又如何?”有个老兵喊了一嗓子,他內心是想回去的,奈何回去颐养天年的寿命来自大唐皇室子孙,自己每多活一年皇室子孙就得少活一年,几百年老兵的寿命,得让多少皇室子孙夭折,这样的交换,如何能让他们安享晚年?
所以与其回去做个田家翁,不如死守在这个龟兹城,替大唐尽最后一份力。
至少这样可以问心无愧。
能不能盛唐重现。
不在於我们。
而在於大唐皇帝接下来怎么做。
郭昕颤抖著站起来,回身,看向一眾白髮苍苍的老兵,忍不住大喊:“有没有想回去大唐的兄弟,站起来说话,郭昕绝不强留。”
还真有人站起来。
不过。
这个老兵並不是要回去,而是表达自己的看法:“太宗皇帝,我们这帮老兵只有一个愿望,若战死沙场,能否送我等尸骸骨灰返回大唐安葬。我们之前心中所愿,是看一次大唐援军,现在大唐援军来了,心中已无遗憾。我们可以为大唐继续守城,直到战死,只愿最后能魂归故土。“
“李世民在此保证,每一个大唐士兵都能重返故里。”李世民知道老兵们最渴望什么。
有现代飞艇。
运送老兵们的骨灰並不难。
即使老兵们没有请求,他也会主动这样做。
李世民看过现代时空专门派飞机接志愿军遗骸回国的感人视频,他同样想给白髮老兵们一个轰动长安让万民景仰的回归仪式。
“长孙氏愿以十年寿命,换取五十三载坚守大唐边塞的老兵魂归故土。”长孙皇后忽然跪下。
她祈求凌霄用自己的十年寿命作为交换。
折寿十年。
若能让这些客死万里之外的大唐士兵魂魄回归,那也值了。
“观音婢你—”李世民听了很心疼,但他没有阻止,他知道妻子是为了帮自己解忧。
“大唐太宗皇后长孙氏折寿十年,换取此前战死的老兵魂归大唐故土;若在五十三年之期,盛唐重兴,安西都护府每拓展一万平方公里,则长孙氏增寿一年。此等价交换,成立。”凌霄说完,向前一伸手,整片天空剎那间黑暗下来,无数的金光星点从地里飘飞出来。
这些萤火虫般大小的金光星点迅速幻化成老兵模样的金色虚像。
一个个无声地哭泣著。
向凌霄叩拜。
又向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拜別。
有个別的金色虚像,还走向活著的老兵,无声地跟生前熟识的兄弟或者朋友告別。
凌霄打开一道金色大门,对面隱约是大唐的长安城,老兵虚像们看见了,激动地衝过去,飞奔向大门后的长安,一个个脸上带著满足和欢快,慢慢的虚化,消失—
等黑暗如烟消失。
光明重现。
老兵们无不泪流满面,向长孙皇后不停叩首致谢。
“臣必死战,为文德皇后夺回此十年之寿。”郭昕代表老兵们表態,既然太宗皇帝和皇后如此厚待自己,自己岂能不为了大唐死战到底?
“臣等愿为皇后重夺寿元。”李靖等人同样跪下来表明心跡。
“卿等不负大唐,大唐必不负各位卿家。”李世民心疼妻子但知道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
如果没有妻子的牺牲。
这些老兵心中最大的遗憾难平。
虽然妻子折寿十年,但未来並非没有机会取回来,他有信心可以重建盛唐,並且为妻子拓展更大的大唐疆域,让她寿元不亏反增。
“你们可在此地逗留一天。”凌霄说完,放出一百个货柜,转身打开时空门离开。
“是。”李世民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气。
有一天时间。
足够教导老兵们如何使用一百个货柜的物品了。
当然,还得预留一点时间,去长安揍那个年轻登基奋发用功,短暂中兴大唐,但前明后暗,犯了雉奴和李三郎同样毛病的唐宪宗李纯一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