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见周明被说的无言以对,猜测这周明怕是要丟掉言官之首的头衔。
曹广说道:“殿下这样怕不是有些盖棺定论?这苏家仗势霸占皇家土地,不过是看皇上仁慈才会肆无忌惮。”
顾启心里尷尬,他万万没想到一个商会就能引起这些人的反感。
此时的顾景灝不再急著辩解,而是问曹广:“国舅爷,泊洛国带了国宝送给我们,作为大国是不是应该回礼?”
曹广表情不屑:“这是自然。”
顾景灝问道:“那么搜集奇珍异宝的事情该交给哪个言官?”
曹广冷笑:“这事儿怎么轮到言官负责?”
周明听出了顾景灝的言下之意,脸色更加难看不想说话。
顾景灝又说:“京郊外的几千个难民和孩童衣食住行,上学和差事又该谁来接手?”
曹广说:“殿下莫不是把话题扯远了?”
他们说的分明就是苏家的事情,怎么就扯到这些水灾和使者团乱七八糟的。
顾景灝笑道:“国舅爷莫著急,这次水灾京城商贾人均捐了三万两白银,敢问哪位大臣捨得捐这些,又有谁家儿郎愿意镇守边关?”
这一番话更是让言官和曹国舅等人无法回答,他们虽然也立过功劳但和这些比起来,实在是比不了。
周明神色惭愧。
顾景灝观察每个人的表情,说:“这些问题想必也不是在场的诸位解决的。”
诸位大臣把头低下去。
唯有太子党的人心里很是骄傲,因为他们没有站错队。
“如今这些问题都已经解决和改善,不仅不成立商会给商贾施展报国的机会,反而让皇家出手打压真的合理吗?”
没有人准確地回答顾景灝的问题。
周明和曹广也已经猜到,这一切都是顾景灝为了抬高商贾地位的铺垫。
然则,要想改变这种长久的偏见。
绝非三言两语就能改变的,顾景灝这样做未免有些异想天开。
顾景灝让一鸣把帐本和名单都拿过来,说:“这些都是苏家和商贾们出的钱,若是觉得他们获利颇多,就请国舅爷和周大人带头把这些费给补上,省的让人觉得站著说话不腰疼。”
平时不管事。
一看到有人得了好处就也想分杯羹。
曹广的心思不难猜。
倒是周明一直以偏概全倒是符合言官的行为。
顾景灝的话更是让大臣们捂住了自己的荷包,这些银子加起来怕是有几十万两以上,谁捨得这么多钱补窟窿。
而周明更是后悔听了曹广放出来的风声就弹劾,这样不仅是有失公允,也会连累到他和其他言官。
顾启耐心等著事情的结果。
顾景灝趁现在说了苏家:“苏家虽然是商贾却为百姓做了很多事,有些只会嚼口舌的官员不仅没有作为,不关心百姓的死活只知道混吃等死。”
“居然还有脸说商贾上不了台面,不知道究竟是谁在本末倒置?”
以曹广为首的人听著这番阴阳怪气的话,更是敢怒不敢言。
曹广说:“太子殿下这番抬举苏家,难道不是处於私心?”
他身后的人脸色变了变,这个时候要还是再反对就是明目张胆和太子对著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