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虽然没有经歷过,但是,仅仅是想想,就觉得可怕,令人窒息!
——如万丈深渊、无尽幽谷、永墮轮迴、万劫不復!
姜秋月这么好的女人,不应该受困於那样的婚姻。
她的未来应该是光明的、温暖的、舒爽的,她配得上那样的美满和幸福。
而他,在不敢確定如“韩要童”那样的人再次出现在自己的生命里之前,他寧愿继续等待
——孤独,寂寞;但也悽美,毕竟心怀希望,仪式感拉满。
如果彼岸无人来摆渡,那就让我困守不周吧。
毕竟,喜欢是激情,而爱是克制。
……
他猛然想起来金庸先生的武侠巨著《天龙八部》和一位高人的书评,那位高人的名讳无从可考,谨以“高人”称之。
“高人”说:《天龙八部》这一洋洋洒洒、嘆为观止的鸿篇巨製,从头到尾、贯穿始终的核心思想,一言以概之,无外乎曰:“万般皆苦”,也即人们在感情上极易深陷的普遍困境,无论男人女人,一概如此。
曰:“逢人便爱,得必有失,有失是苦;
“一误终生,苦求不得,不得是苦;
“就算求而得之,然而还是逃不过患得患失之苦;
“就算因缘际会,最后携美而归,却忽然发觉得非所求,得非所愿,那实在是苦不堪言!
“迷失本相是苦,误於色相是苦,两相又归於一毒,所谓“痴”毒不去,所苦不止。”
姜秋月对自己一见钟情,无怨无悔,此为一见误终生,多年来屡次求而不得,不得是苦;
就算自己如今答应她,与她结了婚,她必然会有患得患失之苦;
在两人的感情模式中,她是弱势的一方,或者说是付出更多的一方、更爱对方的一方——不管是迷失本相,还是耽於色相,那她未来难道就没有可能遇到更好的男人了吗?难道就没有可能会幡然醒悟,悔不当初,遭受“得非所求,得非所愿”之苦吗?
彼时二人已然是夫妻,道德的牵绊定然无解,对於那位“更好的男人”,终归是要“不可予求”或是“求而不得”了。人生路漫漫,自从那位“更好的男人”出现的那一天开始,那姜秋月的人生一定是苦不堪言的!
因为陆正刚確信自己並不是姜秋月“对”的对象,所以他坚信那位“更好的男人”未来一定会出现。
自己绝不能当这个恶人!
佛曰:
“修道苦至,当念往劫,捨本逐末,多起爱憎。
“今虽无犯,是我宿作,甘心受之,都无怨诉。
经云:
“逢苦不忧,识达故也。
“眾生无我,苦乐隨缘。纵得荣誉等事,宿因所构,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
“得失隨缘,心无增减。
想到这里,陆正刚感到豁然开朗起来,不禁心神荡漾,心怒放:
他现在应该做的、有责任做的、有义务做的,就是面对现实,忠於理想。
——现实是:他不爱姜秋月;理想是:等来“韩要童那样的人”。
仰望头顶的道德星空,坚守心底的责任底线。
走好、走稳脚下的人生之路,绝不可让姜秋月受“苦”,也不让自己受“苦”!
——至少这“苦”不能来源於他陆正刚,这是他目今能为姜秋月做的最正確的一件事了。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苦”海无边,但“人”却无法回头,只能硬著头皮往前走
——毕竟“时间永是流驶”,这是鲁迅先生说的。
神明在俯视著红尘和眾生,主宰著世间万物。
但神明总是超然物外,无所羈绊。
但陆正刚毕竟身处红尘,他无法迴避重重的“苦”和“难”
——只能把红尘经营成自己期望的样子,既是不忘初心,又是坚守本心。
……
“韩要童”那样的人?
想到此处,他仿佛被一道闪电击中,三魂七魄瞬间甦醒过来。
一道柔美轻盈的身影从他的眼前飘过,围绕著他在半空中数度盘旋飞舞,飞短流长。
那个背影很是熟悉,长发如一道黑色的瀑布,裸露的脚踝和脚面宛如两弯皎洁的明月。
他下意识地伸手去抓,可那道身影旋即幻化成了一团烟雾,四处飘散,隱於无形。
恰在此时,半空中突然响起一道空灵、梦幻的轻呼,振聋发聵:
——“叔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