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了家里的银子,为了不拖累家里,父亲趁他们出去的时候,爬到井边將自己淹死了。
老娘为了供他读书,出去给人做工,最后累出了一身病,还好自己的娘子是好的。
他深吸一口气,笑呵呵地开口,“娘,娘子,我还有方法赚钱。”
娘子一愣,焦急地道,“夫君,你可千万別做糊涂事,夫子都说了,你写的文章很好,一定能考上举人的,千万別出去做工,我看有不少工厂在招工,实在不行,我去问问有没有能做半天工的。”
家里有老娘,有孩子,离不开人,否则早就出去做工了。
学子拉著她的手,“我说的是真的,不用我出去做工,话本子你知道吧?现在皇室出了一种叫报纸的东西,上边鼓励投稿,一经录用,我就能赚银子了。”
说著兴奋地拉著几人坐下,开始读著报纸上的內容,三人听得入迷,上面的话语詼谐幽默,极其吸引人的心神。
知道夫君不是意气用事,娘子便推著他进房间,让他去写话本子,顺便温书。
他沉思了一会,才拿起笔开始將心中的故事写出来。
第二天,他就把故事送到了收稿的指定地点,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
一直过了五天,一名官差来到这名学子的家中,“马学子在吗?”
马学子一听立马从房间里走出来。
“这位官爷,我就是,请问您找我什么事?”
官差对他颇为客气,將手中的一个信封递给他,“您的文章民报录用了,这里是稿费,请您在这里签个字。”
信封里是一封信,加上写著二两银子的单子,还有实实在在的银子。
马学子一愣,激动地將东西拿过来,上边的信很简单,只是写著感谢投稿,文章被评判为甲等文章,稿费一共二两,並且欢迎他继续投稿,还鼓励他写长篇的小说。
学子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一旁的娘子赶紧端过来一杯红水,“这位官爷,辛苦您了,您喝杯水。”
官差笑呵呵地接过来,喝了一口,告辞道,“马学子您忙,我还要去下一家呢。”
观潮的形象实在是很引人注目,刚开始邻居们只敢在一旁指指点点地看著,等人一走,立马围上来恭喜道。
“马学子,恭喜,恭喜,你真是大才啊。”
“没想到民报收稿居然是真的,你可真厉害。”
马学子哈哈大笑,连日来的阴霾散了不少。
“多谢大家。”
人家赚了银子,邻居们自然羡慕。
这样的事在京城各地都在发生,而且还隱隱有朝著京城外扩散的趋势。
民报逐渐在百姓家中出现,每天都会了解上边的內容。
岁数大的就拉著子孙,让他们给念。
这不仅是让百姓们了解国家大事,报纸还能用於最基础的文字启蒙,一时间受到了所有百姓的强力追捧。
民报是林青青提议的,她不確定能不能成功。
因为最开始推广造纸术的时候,就有儒士提出了手抄书的问题,甚至一度引起朝堂上的爭吵。
林青青被迫参加了早朝,被所有人针对之后,小皇帝不得不让林青青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於是她將医书中说的报纸杂誌小说提了出来。
当时所有人全都震惊地看著她,她眼皮子颤了颤,正要说出这几样东西的前景,却见一名大臣一拍大腿,接连说了好几声好。
“林大人这个主意好,我家那不爭气的儿子就喜欢看话本。”
“对,我女儿的几个孩子都大了,在家无聊,也喜欢看话本子,林大人真是大智慧啊。”
语气中带上了几分討好和諂媚。
林青青背后有晋王,亲爹还是相爷,二叔管著国家的买卖,小皇帝还是她最大的靠山,不管行不行,终归试试吧,说不定真的能解决这个难题呢?
林青青愣愣地看著迅速变了张脸的眾臣,不自觉的看向晋王。
晋王脸上浮现一抹笑容。
於是报纸就那么出现了。
除了民报,林青青还提出了地方报纸,建立报社,由国家统一管理,每隔一个月,將各个地区的报纸匯拢到京城,这也算是皇室对民间的一种监督方式。
並且开通跨级邮寄方式,学子们可以直接邮寄到京城。
有大臣提议林青青管著报社的出版问题,林青青苦著脸据理力爭,最后她只负责每期最后的定稿文章。
就是这样,林青青每天也忙碌得够呛,她还要去医院做手术,起码每天一场,手术也是要练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