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如此说著,海德曼还是接过雷诺递来的检测报告。
他知道雷诺跟著自己几年了,是个可靠的人,既然他如此紧张,事情必定非同小可。
看完检测报告以及国內专家对数据的分析和建议后,海德曼也猛地站了起来。
雷诺见状忍俊不禁:“老板,看来您跟我一样兴奋!”
海德曼將检测报告放入公文包中,提起包对雷诺说:“还有什么好犹豫的?立刻去红星摩托车厂,时间就是金钱。
过去我们可能疏忽了,但现在发现了就不能错过这个赚钱的好机会。”
海德曼披上外套准备离开,但在出门前,他回头对雷诺说:“国內得马上筹措资金。”
“那个工厂虽小,但背后是娄氏。”
“早该想到娄氏收购这么一条小生產线肯定有问题,果然藏著这么大一个秘密。”
“收购是不可能了,若无法入股,至少要拿下海外销售权!”
“这是今年的头號任务。”
雷诺在后麵摊了摊手:“你是老板,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车里,海德曼再次拿出那份检测报告,依旧难以置信。
他感嘆道:
“真没想到。”
“之前试骑了两款摩托,只觉得不错,没想到竟然领先世界一个时代。”
这份检测报告详细记录了红星摩托车厂两款產品的数据。
海德曼所在的商贸公司背后有著强大的支持,其作用不过是销售窗口,在全球各地设有类似机构。
海德曼负责中国市场,手下有七八人,主要负责寻找市面上有潜力且已成规模的產品,通常採取品牌收购的方式,对此早已驾轻就熟。
起初,红星摩托车並未引起他们的足够重视。
毕竟他们对摩托车行业了解有限。
红星刚出现时,他们仅引进了两个型號,因为海德曼个人觉得重型机车外观不错,开出去很有面子。
他对机车並非专业人士,只是当作代步工具。
然而,骑行后他发现了不同之处——除了引擎声强劲外,其他噪音很小,油耗似乎也不高。
察觉异常后,海德曼迅速联繫总部,请来机车专家指导,带领团队对產品各项指標进行非专业性测试。
测试结果令总部负责摩托车项目的专家大为震撼,海德曼被要求立刻安排將两台车送回总部,以便进行全面检测。
这是绝佳的机会,得知这款摩托车依託娄氏集团后,总部指示海德曼应儘快爭取海外销售权。
这一决定让海德曼在看到检测报告时异常兴奋。
与此同时,在红星轧钢厂,杨厂长正在办公室內。
助理匆匆进来,声音透著惊讶:“厂长,有几个外国人来到厂里了。”杨厂长疑惑地问:“今天没安排外宾接待,他们是怎么回事?”
助理补充道:“他们已经去了摩托车生產线那边。”杨厂长愣住了,意识到此事的重要性,迅速起身:“走,去看看。”
---
**创匯与商机**
“你好,我是这家工厂的负责人,请多指教。”海德曼见到杨厂长,以为他是摩托车厂的领导,热情地打招呼。
两人简单交流了几句,海德曼对车间充满好奇,但清楚这样的核心技术由娄氏掌控,作为外来商贸人员想要进入並不容易。
杨厂长同样心生警惕,儘管对方看似友好,但他明白这些外来的访客可能代表著潜在的利益与风险。
果然,刚到车间门口,几名保安便神色警惕地盯著他们。
海德曼心里跃跃欲试,转向杨厂长问道:“杨厂长,不知能否进去参观一下?”
杨厂长早知海德曼身份,亦熟悉他们商贸公司的名號。
当下工厂都在努力创收外匯,对此类公司自是有所耳闻。
然而,海德曼的话让杨厂长的脸色微微变化。
这家摩托车厂虽原为轧钢厂生產线,却已转手给娄晓娥,与轧钢厂再无瓜葛,只因同在一个厂区,杨厂长认为娄晓娥即便再忙,也应给些面子。
参观之事,料想並无大碍。
於是他对保安吩咐道:“这是我们的外宾,他们想看看厂区,请开门放行。”
然而,门口的保安却直言:“杨厂长,娄董交代过,工作时间不允许外人进入。
若这两位外籍人士执意参观,我需向上级匯报。”
此言一出,杨厂长倍感窘迫。
他万万没料到,一个保安竟敢违抗自己的指令,令他颇感顏面尽失。
但站在一旁的海德曼与雷诺已在中国生活多年,汉语流利,听清保安话语后意识到,这位杨厂长与摩托车厂毫无关联,顿时失去了交谈的兴趣。
海德曼为人端正,这也是他能胜任中国区负责人的重要原因。
听完保安话后,他隨即说道:“麻烦您通报一声,乔尼商贸公司的海德曼希望拜访红星摩托车厂领导,商討合作事宜。”隨即递上名片,“烦请协助传达。”
在他看来,娄氏本就实力雄厚,是他们集团的竞爭对手,相比之下,自己所在的公司尚属弱势。
海德曼此行是为爭取海外销售权而来。
这种態度需要端正。
保安接过海德曼的名片,扫了一眼后点点头:“我去问问。”
隨即拿起电话向上级匯报。
海德曼依旧保持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