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是的。”
“高桥桑,你们两个一直在那里加密通话,我可是一句都听不懂啊。”高志在一旁尷尬地挠挠头。
二人听罢,会心一笑,隨即又將语言切换回日语。
“边走边说吧,”林凯钦望向远处——两个小孩已经跑远了,颯真正拽著另一个稍大些的男孩往堤岸尽头的钓点窜,“孩子们等不及要钓鱼了。”
高桥和高志点头应下,三人並肩沿著堤岸漫步。
海风卷著咸腥味掠过耳畔,高桥忍不住先开了口:“话说回来,高志叔,你是怎么认出来林先生的?”
“只是我单方面认识他啦,我经常在居酒屋门口买《angler's pro》杂誌,上面有报导过林凯钦先生的事跡。”
“有一期正好登了林先生在东九州 shimano船钓赛上的精彩报导——他没有用电动工具,徒手钓起了一条超过32公斤的大青鰺!”
“你知道那是什么概念吗?那可是连瀨户內这边最顶级的钓手,一辈子都不敢奢望的目標啊!”
高志一边说著,一边用手比划起来。
“可以说,他也是一位传奇人物,精通礁钓、近海钓、船钓等多种钓法,经常在刊物上传授绝活知识,对目前活跃的中级钓鱼者產生了巨大影响。”
“高志桑,你夸大其词了哈哈,我只不过是做了一点微小的贡献罢了”林凯钦在一旁听著,显然有点不好意思。
“噢,那这样说,高志叔你是林先生的狂热粉丝了。”高桥哈哈一笑。
“话说林先生,你这次来参赛,是带著小孩一起吗?”
林凯钦摇摇头:
“这次比赛我只是来玩玩啦,最近我才把小孩从台湾那边接到日本来,所以说比赛什么的,我也没有太上心。”
高桥想说,这场比赛的奖金可以是300万日元啊,就这么云淡风轻的说过去了?
“凭林先生你的水平,不爭一爭的话,有些可惜了吧。”高桥追问道。
高志在一旁,听出了高桥的画外音,轻轻在他耳边说道:
“林先生之前比赛已经挣了很多奖金了,而且他的身份比较特殊,有专门的职业俱乐部,如果要是得了奖,需要將一部分钱给俱乐部,自己反而拿不到多少。”
林凯钦静静地听著高志在一旁解释,並没有藏著掖著,而是补充道:
“现在我的精力,更多是参加一些电视节目,还有和渔具品牌合作,打造自己的品牌。”
闻言,高桥点点头,心中对林先生的印象又多了几分好感。
这个人確实实在,並没有像高志之前说的那样给人感觉遥不可及、高高在上。
三人又聊起了岸钓的技巧和瀨户內的潮流特性。
林凯钦对高桥颇为欣赏,一方面是因为他中文说得流利,沟通顺畅,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在踏勘钓点时所展现出的直觉与冷静,完全不像初学者,反而有种老钓手的沉稳劲。
聊得正热络时,林先生的团队驱车赶来,准备接他前往下一处地点,三人这才互作告別。
临走前,林凯钦还不忘向高桥交代道:
“这次比赛的確高手如云,不少都是经验丰富的老面孔。但年轻人有年轻人的优势——你们的观察力、创造力,有时候才是真正打破局面的关键。”
“我当年第一次参赛时也没人看好我,可最后还是站到了台上。”
“高桥桑,我看好你,加油。”
最后,他以一句浓厚的台湾腔收尾,朝两人挥了挥手,转身上了车。
“高桥,林先生最后一句话是啥意思?”高志在一旁问道。
“他说让我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