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变装置成功完成调试运行后,项目团队迎来了更为关键的阶段——点火实验。这一天,整个项目基地瀰漫著紧张而又兴奋的氛围,所有人都深知,这次点火实验的结果將决定项目是否能迈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
在一切准备就绪后,隨著总指挥一声令下,点火程序正式启动。核聚变装置內部,强大的磁场迅速约束住高温等离子体,如同无形的巨手將狂暴的能量驯服。装置发出低沉的轰鸣声,仿佛一头沉睡已久的巨兽正在缓缓甦醒。
等离子体在磁场的约束下稳定地燃烧,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每一秒都仿佛凝固,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盯著监测设备,心也隨之悬起。当点火持续运行了一个小时的时候,现场的气氛稍稍缓和,团队成员们相互交换著眼神,眼中满是期待与欣慰。而当时间来到两个小时,设备依旧稳定运行,没有出现任何异常状况,整个项目基地瞬间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这意味著,他们之前的努力和改进取得了初步的成功,新的磁场约束材料和第一壁材料经受住了实战的考验。
然而,为了確保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以及后续实验的安全性,项目团队决定暂时关闭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和保养。技术人员们迅速行动起来,他们如同一群精心呵护婴儿的父母,仔细检查著装置的每一个部件、每一条线路。从磁场发生装置到第一壁结构,从冷却系统到数据监测模块,无一遗漏。他们用高精度的检测仪器,对设备进行全方位的“体检”,確保任何潜在的问题都能被及时发现並解决。
经过一夜紧张而有序的检查保养,第二天,核聚变装置再次迎来点火时刻。这一次,大家的心情更加紧张,因为他们期待著能创造更辉煌的成绩。当装置再次启动,等离子体顺利点火併稳定燃烧,时间在紧张的氛围中悄然流逝。一天、两天……直到第七天,装置依然稳定运行,各项关键指標都保持在理想范围內。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林羽提出的固態鋰陶瓷增殖层,成功实现了tbr(氚增殖比)≥1.2 的目標。这一数据意味著核聚变反应產生的氚能够满足自身反应需求並有盈余,为实现可持续的核聚变能源迈出了关键一步。同时,第一壁材料的抗辐照能力达到了 100 dpa(原子每位移损伤),这一卓越的性能保证了装置在长时间的中子辐照环境下,依然能够稳定可靠地运行。
实验结果出来的那一刻,整个项目基地沸腾了。科研人员们、工程技术人员们,无论平时多么沉稳,此刻都难以抑制內心的激动,他们欢呼著、吶喊著,相互拥抱庆祝。多年的努力、无数个日夜的付出,终於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果,盼望已久的永恆清洁能源似乎已经近在咫尺。这种激动不仅仅是因为实验的成功,更是因为他们深知,自己正在参与一项改写人类能源歷史的伟大事业。
当晚,《新闻联播》用了整整 5 分钟的时间,专门对这一重大科研成果进行了报导。新闻画面中,展示了核聚变装置雄伟的外观以及稳定运行时的壮观场景,详细介绍了项目团队在林羽的带领下所取得的关键突破。主持人激昂的声音传遍了千家万户:“我国在核聚变能源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这一成果將为解决全球能源问题带来新的曙光……”
这则新闻如同重磅炸弹,迅速在网络上引发了强烈的反响。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瞬间被这个消息刷屏,网友们纷纷点讚、转发並发表评论。“厉害了,我的国!”“这才是真正的大国重器,为科研人员点讚!”“期待早日实现核聚变能源的商业化应用,彻底解决能源危机!”各种讚扬和期待的声音此起彼伏。
项目组管理部深知,此刻是推动核聚变能源迈向实际应用的最佳时机。他们迅速整理实验数据和项目报告,向中央科技部提请建造工程示范堆。这份报告详细阐述了前期实验所取得的成果、示范堆的建造规划以及预期目標。示范堆的建造將是从实验室研究走向实际应用的关键过渡,它不仅能够进一步验证核聚变技术的可行性和稳定性,还將为未来的商业化核聚变发电厂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
中央科技部对项目组的提请高度重视,迅速组织了相关领域的顶级专家进行评估和论证。专家们对项目团队提交的报告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审查,从技术可行性、安全性、经济性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全面评估。经过严谨的討论和分析,专家们一致认为,基於目前所取得的实验成果,建造工程示范堆具有极高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在得到专家们的认可后,中央科技部很快做出批覆,同意项目组建造工程示范堆的申请,並表示將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这一消息让项目团队备受鼓舞,他们深知,接下来的任务更加艰巨,但同时也充满了无限的希望。
建造工程示范堆並非易事,它涉及到眾多复杂的工程技术问题和庞大的资源调配。项目团队迅速制定详细的建造计划,明確各个阶段的任务和目標。从选址到设计,从材料採购到设备製造,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策划和严格把控。
选址工作成为了首要任务。项目团队对多个候选地点进行了全面考察,综合考虑地质条件、水源供应、电力传输、周边人口分布等诸多因素。经过反覆比较和论证,最终选定了一处具备得天独厚条件的区域。这里地质结构稳定,能够承受示范堆运行过程中產生的巨大压力;临近大型水库,可为装置冷却提供充足的水源;同时,距离主要城市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又便於电力传输和物资运输。
在设计阶段,项目团队联合国內顶尖的科研机构和设计院,匯聚各方智慧,对示范堆的整体布局、结构设计、安全系统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优化。他们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模擬技术,对示范堆在各种工况下的运行情况进行了模擬分析,確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与此同时,材料採购和设备製造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展开。为了保证示范堆的性能和质量,项目团队对每一种材料、每一台设备都提出了极高的標准。尤其是关键材料和核心设备,更是经过层层筛选,选择了具备最强研发和生產能力的企业进行合作。
在项目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建造工程示范堆的前期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著。所有人都满怀信心,他们將继续发扬不畏艰难、勇於创新的精神,向著实现核聚变能源的宏伟目標奋勇前行。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正在书写的,不仅仅是一个科研项目的成功篇章,更是人类能源发展史上的壮丽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