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林集团首批氦 - 3剩下的300公斤很快被国內各相关企业抢购一空,其稀缺性和重大价值不言而喻。这一消息也引得国外许多企业纷纷嗅到了商机,如同闻到血腥味的鯊鱼,相继发函羽林集团諮询购买事宜。然而,羽林集团秉持著先满足国內需求的原则,礼貌而坚决地回復暂时不对外供应。这一举动,无疑让那些覬覦氦 - 3资源的西方各国心急如焚,他们深刻意识到,在这场宇宙资源的激烈角逐中,自己似乎已经落在了后面。
在各自的月球探索项目进展不顺之际,西方各国终於清醒地意识到,单打独斗难以在这场宇宙资源竞赛中取得优势。於是,他们经过多轮冗长而激烈的开会討论,会议室里充满了爭论声与各种不同的意见,最终决定以美国月球基地为基础,共同组建一个月球综合基地。印度、日本和韩国等国纷纷响应號召,加入其中。经过一番艰难的协商,各国终於达成协议,根据自身优势,有技术的出技术,没技术的多出钱,最终实现成果共享。这个共建的基地被取名为“阿尔忒弥斯联合基地”,寓意著他们对未来月球探索和资源开发的美好期许,希望能如同希腊神话中的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般,在月球这片神秘的领域中展现出卓越的能力与智慧。
协议生效后,美国宇航局作为主力,迅速联合其他成员展开行动。各方齐心协力,为阿尔忒弥斯联合基地补充各类物资,其中包括至关重要的备用核电池以及更多的太阳能发电板,以確保基地的能源供应稳定。这些备用核电池採用了最新的技术,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稳定性,为基地的长期运行提供了可靠的能源保障。太阳能发电板也经过了精心挑选,具备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能够在月球复杂的光照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收集太阳能。同时,他们还为独自坚守在月球基地的伊桑·哈珀带来了两位新同伴,一位叫吕克·莫罗,三十六岁,来自欧洲法国,是一位资深的航天工程师,在太空飞行器结构设计和太空环境適应性研究方面颇有建树,他的眼神中透著专注与睿智;另一位叫马库斯·莱特,三十五岁,美国人,是一名优秀的太空人兼地质学家,对月球地质构造有著深入的研究,他身材矫健,眼神中充满了对未知探索的渴望。
当吕克·莫罗和马库斯·莱特乘坐的著陆器缓缓向著月面降落时,透过狭小的舷窗,他们看到了远处华国月球基地的场景,不禁被深深震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3d列印的榫卯结构月壤建筑物,在月球表面的低重力环境和独特光照下,散发著一种科技与艺术融合的独特魅力。这些建筑物的外形简洁而富有线条感,既適应了月球的特殊环境,又展现出华国传统建筑智慧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
吕克·莫罗瞪大了眼睛,惊嘆道:“看那些建筑,竟然是用月壤通过3d列印和榫卯结构建造而成,这简直是天才的创意!不仅解决了物资运输的难题,还充分利用了月球本土资源,太不可思议了。你看那线条的流畅度,还有整体的结构布局,无一不体现著华国科研团队的智慧。”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惊嘆与敬佩。
马库斯·莱特也点头附和:“是啊,这种技术不仅高效,而且环保,大大降低了在月球上建设基地的成本和难度。华国在这方面確实走在了前列。我在想,我们能不能从中学到一些东西,应用到我们的基地建设中。”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思考与探索的光芒。
隨著著陆器逐渐靠近月面,他们能更清晰地看到建筑物的细节。那些月壤砖紧密地拼接在一起,榫卯结构的连接处严丝合缝,仿佛浑然天成。建筑物的表面有著独特的纹理,那是月壤在列印过程中留下的痕跡,像是在诉说著月球与人类科技碰撞的故事。每一块月壤砖都像是一件艺术品,承载著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
终於,著陆器稳稳地降落在阿尔忒弥斯联合基地的指定区域。舱门缓缓打开,伊桑·哈珀早已等候在一旁,脸上洋溢著热情的笑容。他走上前,与吕克·莫罗和马库斯·莱特一一拥抱,说道:“欢迎你们,我的伙伴们!在这孤独的月球上,终於又有新的力量加入了。这段时间一个人坚守,虽然有困难,但也让我对这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他的声音中带著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兴奋与期待。
吕克·莫罗回抱伊桑,说道:“很高兴能来到这里,伊桑。一路上看到远处华国的月球基地,真是让人大开眼界,我相信我们的联合基地也能建设得同样出色。我们带来了一些新的想法和技术,希望能为基地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他的眼神中充满了自信与决心。
马库斯·莱特也笑著说:“没错,虽然他们走在了前面,但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相信我们携手一定能在月球上创造出属於我们的辉煌。我对周边的地质情况有一些初步的设想,等安顿好我们就可以展开勘探工作。”他的笑容中带著对未来工作的憧憬。
伊桑·哈珀点点头,说道:“我完全同意。在我独自坚守的这段时间里,遇到了不少困难,但也积累了很多经验。接下来,我们一起努力,把这个联合基地建设得更好。我们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让阿尔忒弥斯联合基地成为我们的骄傲。”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
三人一边说著,一边走向基地內部。伊桑·哈珀向他们介绍著基地目前的情况,包括现有的设施、资源储备以及之前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吕克·莫罗和马库斯·莱特认真地听著,不时提出一些问题和建议,三人的討论声在基地的通道里迴荡。他们討论著如何优化基地的布局,如何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每一个想法都充满了创意,每一个建议都蕴含著对基地未来发展的期望。
在隨后的日子里,伊桑·哈珀、吕克·莫罗和马库斯·莱特紧密合作,全力推进阿尔忒弥斯联合基地的建设。他们以华国月球基地为参考,结合自身技术优势,对基地的布局和设施进行了优化设计。在建设过程中,他们借鑑了华国利用月壤进行建筑的思路,进一步探索如何更高效地利用月球本土资源,同时也发挥各自国家的先进技术,提升基地的各项功能。
吕克·莫罗充分发挥自己在航天工程方面的专长,对基地的居住舱和科研设施进行了改进,使其更加舒適和实用。他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居住舱布局,增加了居住空间的同时,提高了舱內的採光和通风效果,让太空人在月球上也能感受到家的温馨。他还对科研设施进行了升级,使其能够更好地適应月球环境下的实验需求。
马库斯·莱特则凭藉自己对月球地质的了解,带领团队对周边区域进行了详细的勘探,为后续的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他使用先进的地质探测设备,对月球表面的岩石和土壤进行了深入分析,绘製出了详细的地质地图,標记出了可能存在丰富资源的区域。他的工作为基地的资源开发指明了方向。
伊桑·哈珀则凭藉自己之前的经验,协调各方工作,確保整个建设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他还负责资源的分配和管理,確保每一项资源都能得到合理利用,不浪费任何一点宝贵的物资。
隨著时间的推移,阿尔忒弥斯联合基地逐渐初具规模。虽然在建设过程中依然面临著诸多挑战,如极端的月球环境、设备故障等,但三人都充满信心。他们时常会望向远处的华国月球基地,那不仅是他们的竞爭对手,更是激励他们前进的动力。他们相信,通过各国的共同努力,阿尔忒弥斯联合基地一定能在月球上站稳脚跟,获得丰厚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