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最大的金矿!
“虽然被发现了,但只用了半天就搜集到这么多数据,李总的能力还是很强的。”
辩解后,戴维又不露痕跡的点出李明的成果。
“现在的关键点在於,李明这份只用半天的调查报告,具体真实性如何。”
朱小虎手指轻轻敲击著报告上的免责文字。
“我认为还是有一定的可靠性的,毕竟饿了么的背调也是李总带团队做的。”
戴维斟酌了一下,慢慢说道。
“那问题又来了,饿了么是08年成立的,经过两年时间才达到了现在的规模,中间还经歷了一次天使轮。”
“万家去年9月份才成立,短短数个月,就已经在数据上碾压了饿了么,而且没有过任何融资,这说明了什么?”
朱小虎这番话,既是问戴维,也是在问自己。
“证明了allen你眼光独到,网际网路外卖业务大有可为。”
一个新的行业模式,如果只有一家,那说明不了什么。
当出现了两家以上,甚至都能发展起来时,就证明这个方向是正確的。
“別说废话了,说点实际的。
朱小虎挥了挥手。
“说明万家的团队能力、组织架构甚至管理方法,都完全超越了饿了么。”
戴维被骂了一句,但他没有丝毫情绪產生。
这代表著朱小虎已经將李明这件事揭过,重新恢復了投资人的专业视角。
“就算这些都存在差距,但万家凭什么能这么快就超越了饿了么?是它的裂变机制有什么说法吗?就算是在学校边上调查导致有些失真,但这个数据也太夸张了!”
朱小虎指著那个84%的品牌认知度和52%的首次使用率。
“这种街头採访不涉及万家员工,可以让李总继续试试,看看不同区域的数据有什么差別。”
戴维接了一句。
“这里面还有一个更关键的地方,万家和蜂鸟的盈利还不清楚,它没有融过资,却能一直保持著这么好的福利待遇!”
朱小虎的意思戴维理解,这种情况只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是万家拥有其他稳定资金来源,可能是创始人资金雄厚,也可能是有其他资源支持。
第二种可能是万家本身已经具备独立造血能力,意味著万家的商业模式与运营能力十分成熟。
这两种情况,对应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投资策略。
“allen,陈临与的资料你也看到了,你认为他会有其他我们不知道的资源吗?”
公司的註册信息很容易查,陈临与甚至白秋淼的资料金沙创投都收集了一些。
只能说很乾净,白德海那点事,在二人眼里根本不是事。
“我想不出来。”
朱小虎摇摇头。
“如果后续证明了万家的数据是真实的,那不是更说明了万家的投资价值吗?”
听到戴维反问,朱小虎同意点头。
风投跟银行差不多,都是晴天借伞,雨天收伞。
那些发展势头正好,並不太缺钱的公司,风投反而爭相追捧。
像万家这种情况,说明潜力巨大,没有融资,证明现在很可能还没有遇到发展瓶颈,投资价值反而更高。
“你说的对,这种公司的创始人往往会更加强势,我们介入也会更加困难,但这都是后话了,
找一下滨城本地的諮询公司,协助李明他们进行二次调查,先把真实数据查清再说別的!”
朱小虎做出了最终决定。
风投是看数据说话的,只有半天的数据实在无法让人相信。
如果证实了数据是真实的,到时候再开会討论万家的问题也不迟。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