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虎看著二次调查后李明交上来的数据报告。
脸上露出了深深的震惊。
这次,报告的真实性远超上次,所以震惊也远超上次。
“戴维,这次初步调查的结果,你怎么看?”
朱小虎指著那句“基於抽样调查的保守测算,实际运营指標存在上浮空间”说道。
上次暴露后。
接到朱小虎指示,戴维通过金沙创投的关係网。
联繫上了一家滨城本地颇有实力的諮询公司,协助李明进行二次调查。
对諮询公司的要求很明確:
配合调查组,用最不引人注意的方式,验证第一份报告的核心数据。
同时挖掘更多万家外卖的公司架构、运营成本及背后关联企业的信息。
关键是调查要隱蔽!结果要准確!
钱不是问题!
李明这次也调整了调查方式,將套取信息和收集数据的活交给了諮询公司去办。
他们则在本地论坛上大量收集信息,通过私聊的方式询问一些细节问题。
还针对万家的官网做了大量的测试。
諮询公司方面,因为是“地头蛇”的缘故,同时派出了大量的调查员。
分散到万家辐射的区域,每人只聊个三五句话。
通过反覆“搭汕”,积少成多。
同时,將获得的模糊线索通过人脉进行交叉对比。
这次,李明將调查方式更迁回了一些,通过包装袋、工装以及电动车,反向调查生產厂家。
侧面掌握方家的一些数据。
外卖包装袋。
是最能直观反应单量的“耗材”!
通过偽装成其他包装袋公司推广,跟商家打听了价格,
翻查餐馆和学校垃圾点,收集特定时段的万家包装袋数量。
又从包装袋上印刷的生產厂家那里,得到了万家的採购信息。
通过金钱开路,得到了一个巨大的收穫。
万家对包装袋的质量材质要求非常严格。
不能透油!
每月採购量在几百万件!通过大量订购,压低了包装袋成本。
工装和电动车方面。
通过查询后,发现是万家全资收购的工厂生產的!
最意外的是。
諮询公司发现,蜂鸟公司竟然代理了元通在滨財的快递业务。
通过不断打听,发现万家和元通有过一次正式的接触,
当时送去了三台电动三轮车!
后面似乎还有过谈判,但具体內容不清楚。
经过各方消息匯总。
李明团队重新製作了这份二次调查的报告。
“allen,很惊人,我完全没有想到。”
戴维摇摇头,脸上同样是掩饰不住的震撼。
“这个万家,根本就是个庞然大物!”
朱小虎手指敲著桌面。
“预估8万+的日均单量,配套设施全是旗下子公司生產的,加上和元通的莫名合作,饿了么和万家比起来,更像是小作坊和正规军了!”
“按照价格模型估算,万家的月流水会是个天文数字!加上他们这套成本控制模式,难怪有能力给所有全职外卖员这么高的待遇!和元通的合作,很可能是高校代收点业务,这样的话,又会有新的盈利点支撑了!”
戴维感嘆道。
这种情况,是通过旗下子公司和集中採购,直接在源头降低了管理成本,將省下的费用用到了外卖员身上。
各大子公司们,则通过自身其他业务盈利,对母公司的订单直接收取微薄利润或者完全成本价。
其他公司要想复製的话,只能进行同样的打法。
毕竟,不赚钱的生意没有人做。
除非是和自己做。
“万家这一步步的动作,明显都是有计划的,这个陈临与,他的野心绝对不止是滨城高校,也不止於外卖!”
朱小虎经验丰富,一下就看出了万家这种结构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