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主虽未能彻底理解其中的风险,但也大致明白了意思。
海棠也皱眉看著凌玉,满是担忧。
室內一时寂静无声。
凌玉笑著道:“无须忧虑,我们正值年轻。
而且,我深信击败庆国后,天下统一近在咫尺。”
听到这话,皇帝抬起眼,神情疑惑:“你怎么如此確信?”
实际上,她也不太明白凌玉信心的来源。
齐国本身力量薄弱,她身为皇帝,在凌玉的帮助下才逐渐稳固权力。
一年之前,她在朝堂上的话几乎无人理会,地位岌岌可危。
推行任何政策,都要与大臣商议,並且还要跟太后演戏。
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沈重,结果却变成了失控的利器。
要不是苦河这位大宗师坐镇,齐国可能早就陷入混乱,甚至多年前就被庆国吞併了。
在这种情况下,能保持现状已属不易,更別说实现统一天下的理想了。
虽然凌玉提到过这事,她也曾梦想过,但冷静之后觉得这个目標太远大。
周围的人都看向他,包括战侸侸在內,儘管好奇却没人反对。
因为他们知道,凌玉一定有自己的考虑。
“我想请教陛下,战爭到底爭的是什么?”
他的语调像是在询问学生的老师,不过皇帝並未察觉到异常,反而认真思考起来。
“是钱粮吗?”
“正是。”凌玉点头,“战爭胜负的关键虽在於主將的指挥,但本质还是兵力是否雄厚,武器是否优良,马匹是否健壮,士兵是否衣食无忧,军餉是否充足,后勤是否完备……”
每个字每句话都强调了资源的重要。
皇帝和太后听后深有感悟,完全理解了这一点,毕竟她们执掌国政多年,深知金钱的价值。
“目前我国最欠缺的就是足够的资源,而庆国地处南方,气候適宜,物產丰饶,又倚山靠海,贸易便利……”
“一旦拿下庆国,我们就能获取大量资源,开垦肥沃的土地,解决粮食问题,进而控制人口,为国家奠定基础……”
这是战侸侸第一次听凌玉分析这些。
她终於明白,凌玉表面上看似鲁莽,其实粗中有细,在用兵和治国方面都有独特的见解,直白易懂。
经他这么一讲,战侸侸忽然觉得一统天下並非遥不可及。
凌玉继续说:“等到占领庆国后,我国就会有辽阔的疆域和眾多的人口,整合资源就可以快速发展;
“只要陛下勤勉努力,文臣武將各尽其责,大齐必定会越来越强大。”
凌玉勾勒出的景象让战汐汐目光灼灼,好似看见了那繁盛辉煌的大齐帝国。
然而她很快恢復平静,开口道:“纵使如此,一统天下的愿景依旧太过縹緲。”
“不然。”凌玉摆手,“待大局明晰,统一天下不过是顺理成章的事。”
此话绝非虚言。
齐与庆两国虽战事连连,但只要一方覆灭,另一方便能藉此扩展疆域,迅速提升国力。
这样在接下来討伐別国时,便能占据压倒性优势。
这恰似贪吃蛇游戏,弱小时每一步都需谨慎,稍有差池便可能致命;而长大后,即使不动手,对手也会自寻死路。
力量越强,形势越利,最终征服各邦亦会愈加轻鬆。
譬如歷史上的秦国,歷经数代君主累积,到嬴政时厚积薄发,仅仅十年便横扫六国。
灭六国耗时十年,灭首国用时七年,灭其余五国仅三年。
这便是所谓的大势所趋。
见皇帝及太后等人未全然明白,凌玉又举例子解释:“若我方强势而敌方衰弱,胜算自然更高。
如今之势偏向齐国,而他国各有內忧外患、君臣不合……”
“像大秦,秦王嬴政虽有雄才伟略,但他年少未掌权,朝政实由吕不韦把持,君臣不合,纵使国力雄厚,也无法尽情施展。”
说到这儿,皇帝连连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