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两旁店铺林立。
铁器铺、木匠铺、布庄、杂货铺鳞次櫛比。
行人摩肩接踵。
空气中瀰漫著铁器淬火的焦味、木屑的清香以及各种食物的香气。
李水生小心地將驴车停在一家茶肆门前,拴好韁绳,从腰间摸出一小吊枚铜钱递给店小二:“劳烦照看驴车,餵些草料。”
店小二接过铜钱,眉开眼笑:“客官放心,保管给您照料妥当。”
两人匯入熙攘的人流。
虽然金榜唱名那天进士游街,陆临川走在最前面,但当时他身著大红状元袍,与今日的便服截然不同,百姓们能认出他的不多,反倒落得清閒。
大虞对民间兵器交易管制甚严。
律法明文规定,民间买卖兵器必须登记姓名、年甲、籍贯、住址、形貌,购买超过三件还需有司衙门开具文书许可。
交易的兵器长度也有限制,以防民间私藏重武器。
此外,私人若要售卖来歷合法的兵器,同样需要报备。
陆临川作为朝廷命官,李水生也是有合法身份的良民,买一把防身兵器在法律上倒是没有任何阻碍。
“水生,你想用什么兵器?”陆临川问道。
李水生挠了挠头:“我也不知道……表哥觉得什么合適?”
陆临川略一思索,道:“刀法易学,入门最快,为百兵之胆,劈砍有力,攻守兼备……而枪棒弓剑则需要长期练习,不如先学刀。”
李水生眼睛一亮:“那就听表哥的,用刀。”
陆临川点头。
两人沿著街道,一连问了好几家铁匠铺。
各家铺子里陈列著各式兵器,从朴刀、腰刀到雁翎刀,种类繁多。
市面上,最流行的是雁翎刀,价格普遍在三两银子左右……
转过一个街角,忽见前方围著一群人。
两名差役坐在不远处酒肆门口,时不时朝这边张望,似是防备骚乱。
走近一看,原来是个中年汉子在卖刀。
那是一把做工精良的雁翎刀,刀身修长,弧度优美。
刀鞘以黑檀木为底,镶嵌银丝云纹,刀柄缠著暗红色丝绳,像是军中將领的佩刀。
陆临川打量那卖刀汉子,见他身材魁梧,面容粗獷,手掌布满老茧,想必是个行伍出身的好汉……
余光瞥见水生盯著那把刀,眼睛都直了,想开口却又不敢。
陆临川心中已有计较,上前问道:“你这刀卖多少钱?”
那汉子抬头看了他一眼,眼神平静,诚恳道:“十二两银子。”
陆临川微微皱眉:“一把普通的雁翎刀也就三两银子,你这刀能有多好,敢卖十二两银子?”
那汉子闻言,黝黑的脸上显出几分认真,小心翼翼地抽出刀身,寒光在阳光下闪烁。
他介绍道:“我家是京营的世袭百户,这刀是祖上传下来的,杀过蒙古韃子,也砍过东南倭寇,当年跟著太宗皇帝还北伐了好几次……公子请看,刀身用的是上好的鑌铁,锻造时掺了乌兹钢,锋利无比。您看这刀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