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还思虑著如何提醒皇帝设立此类机构,没想到他竟自行领悟。
莫非这便是君王天生对权力掌控的本能?
姬琰笑道:“这上书房行走的人选,也由怀远你来擬定名单。”
“满朝文武,只要怀远你认定其才具、心性可用,皆可提名。”
“举贤不避亲,亦不避仇!”
这算是彻底放权了,能省去无数扯皮推諉的麻烦!
陆临川拱手道:“陛下圣明!”
姬琰语气郑重:“怀远是大才,国之柱石。”
“这些事,你只管实心用事,放手去做。”
“朝堂之上那些纷扰,朕自会为你扫清障碍!”
陆临川闻言,胸中涌起一股暖流:“谢陛下隆恩厚爱,臣定不负所托……此外,臣还有一虑需稟明陛下。”
“何事?”姬琰问道。
陆临川条分缕析:“陛下,国债是以朝廷信用向民间筹款,所筹款项亦用於朝廷公事。”
“因此,专司其事的『公债署』,必须是一个名正言顺、权责清晰的朝廷正式衙门,绝不可仅以上书房这等临时性机构来代替。”
“选用人员的职司也必须明確写入衙署章程,使其行使职权时有法可依,名正言顺。”
上书房行走们,算是『中央国债发行委员会』,负责制定条例、统筹规划之类框架性决策,行使的是皇权直接延伸的至高决策权,属於主权范畴。
而公债署,则是具体执行发行、销售、帐目管理的常设衙门,行使的是日常行政权,所以必须名正言顺,具有法定权威。
姬琰自然明白其中利害。
但想到眼下的朝局,要设立这样一个新衙门,其阻力之大可想而知。
他沉吟道:“怀远说的不错,公债署確需一个正经衙门的身份。”
“但……以眼下情势,就算要设,也必须要有一位德高望重、极具號召力的人物来主理这个公债署衙门,方能在朝野间立住脚。”
“可环顾满朝文武之中,有分量的大臣,都对此策避之唯恐不及……”
陆临川早有准备:“臣举荐一人,张淮正。”
“张淮正?”姬琰微感意外“他的资歷和威望倒是足够,也是个难得的持身中正、素有直声的清流之臣。”
“不过……他如今尚在待参之列,怕是……不会同意接手这等烫手山芋吧?”
陆临川解释道:“臣在內阁行走时,亲眼见过张大人为筹集军费愁眉不展,当深知国库空虚、国事运转之艰难。”
“若能晓以大义,他未必不能体谅陛下苦心,担此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