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淮正一惊:“此话何意?”
陆临川解释道:“今日下官面圣,得知马匪炸城所用火药,极可能源自前些时日,漕运上报损耗的军需物资。”
“如此大批量的火药,能流入马匪之手,若说没有城內某些位高权重之人的默许甚至暗中配合,下官实难相信。”
“只是,此事背后动机为何,下官一时还想不透彻。”
张淮正眉头紧锁:“漕运……老夫在户部时,也查过漕运积弊,倒是掌握了些线索,只可惜……”
他摇摇头,未尽之意显然是当时阻力太大,未能深挖下去。
难道……是为了阻止自己继续深查漕运,某些人才策划了这场动乱,转移视线甚至逼迫自己下台?
但这似乎又有些牵强……
陆临川知道这话题一时难有结论,且今日主要目的已达成,便又道:“下官还有一事相求,不知当讲不当讲?”
张淮正回过神来:“但说无妨。”
陆临川拱手道:“陛下打算择调一批官员至上书房当值,加『上书房行走』衔,共同协助处理髮行国债。”
“其人选由下官擬定。”
“然下官初入仕途,对朝中官员才干品性还不甚熟悉,恐有疏漏。”
“不知张大人可否屈尊,也到这上书房当差?”
“一来名正言顺参与其中。”
“二来,顺道再劳烦张大人提供一些可用之才的名字以供参考。”
张淮正哈哈一笑,爽快应道:“既然要主持公债署,让老夫掛一个上书房行走的衔也是应该的!”
“至於其他人选……”
“容我找些纸笔,一併写给你。”
陆临川感激道:“多谢张大人成全!”
张淮正笑著摆摆手:“好说好说,能为国举才,亦是幸事。”
他很快就取来笔墨纸砚,在宣纸上写下了一连串名字。
陆临川接过名单,目光快速扫过。
纸上所列名字大多陌生,並非朝中显赫人物,显然都是些在权力边缘、备受排挤的中下级官员……
不过,令他更为感佩的是,张淮正竟能记得这些“无名之辈”。
陆临川將名单收起,再次拱手:“多谢张大人!有此名单相助,组建班底之事便更有把握了!”
张淮正欣慰地笑道:“老夫不过是略尽绵薄之力罢了。”
“真正要担大任、辛苦操劳的,还是怀远你这般年轻有为的实干之才。”
“日后公债署运作起来,若有任何需要老夫协调或相助之处,怀远儘管直言,千万不要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