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这玩意儿,本就是笔桿子、聪明人最能玩转的东西。
只要让他们窥见了门道,模仿者肯定多如牛毛。
所以,过河之后必须拆桥……至少要在桥上设立一个查验的关卡和规矩。
姬琰闻言,暗道確实如此,於是问:“怀远以为该当如何立规设限?”
陆临川显然早已深思熟虑:“臣意,由陛下下旨,勒令成规:今后凡刊行报纸者,必须在司礼监下设专门署衙备案登记。”
“其后,由东厂协同锦衣卫定期抽查、审核。”
“一旦发现其中刊有悖逆犯上、蛊惑人心、誹谤朝廷、传播谣言之辞,则立刻取缔,相关人员一概逮捕,按律严加查办,绝不姑息!”
“好,此议深得朕心。”姬琰很是满意,眼中忧虑尽散。
身为帝王,他素来喜欢这种令行禁止、万事皆在掌控的感觉。
忽然,他想起了什么:“对了,怀远撰写的那部《三国演义》,其后续內容,正可以借这新办的报纸逐期刊载。”
“如此,必定能够吸引无数读者翘首以盼,爭相购买!”
陆临川闻言,眼中闪过一丝默契的笑意:“臣也正有此意。”
以《三国演义》如今的火爆程度,若报纸能独得授权,垄断其后续內容的刊载。
即便是一些对国债政策毫无兴趣、漠不关心的百姓,只要这份报纸的价格设定得合理,也必定会为了追更而慷慨解囊。
此外,《三国演义》连载完毕之后,他还可以继续文抄一些雅俗共赏的中短篇故事和朗朗上口的诗词文章。
总之,保证报纸的销量,不成问题。
姬琰看著他成竹在胸的样子,頷首又问:“办此报一事,怀远眼下可还有何其他难处,需要朕替你解决?”
陆临川凝神片刻:“陛下,此报设立的根本目的,虽是为宣扬朝廷国策,但臣以为,其官家背景不宜暴露得过深。”
“否则,臣在朝堂之上乃至这报业本身,必定会遭受心怀叵测之人攻訐,诬其为『操纵舆论』之喉舌。”
“若蒙上这层阴霾,导致公信丧失,民间心生牴触,那就適得其反了。”
“臣在宫外结识一名书商,姓白,名景明。”
“此人行事圆融,於京城书业中人面甚广,信誉颇佳。”
“以臣观之,由他出面主持报纸日常印製发卖诸务,或可担此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