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临川动作一顿:“哦?细盐生意怎么了?遇到麻烦?”
“麻烦倒也算不上,是桩……可能算是好事。”白景明斟酌著措辞,“前几日,有一位山西的大商人,主动找上门来,想与我们谈合作分销细盐的事宜。”
陆临川想了想:“这倒没什么,此人底细如何?”
只要细盐出现在市面上,肯定会有人找上门来寻求合作,倒是不足为奇。
白景明答道:“此人名叫钱万河,家族在晋地根基深厚,生意遍布北直隶、宣大等地。”
“我看他诚意颇足,提出的条件也算合理,便初步接触了一下,觉得……似乎可以合作,对我们打开北方销路大有裨益。”
“此事本该早些与你商议,只是前些日子《民声通闻》创刊,忙得脚不沾地,细盐的事便耽搁了。”
“钱万河?”陆临川听到“山西商人”时心中便是一动,再听到“钱万河”这个名字,瞬间与昨日钱康之事彻底联繫起来。
正是钱康的二叔。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他压下心中的惊喜,问道:“子瑜兄,这钱万河……具体是怎么谈的?打算怎么合作?”
白景明详细解说:“他提出,由他们钱家负责在山西、北直隶、宣府大同等地,利用其家族原有的盐引销售渠道和人脉,独家经销我们的细盐。”
“他们负责铺货、仓储、运输,我们则按低於他们出售的价格独家供货。”
“这样既能藉助他们的渠道迅速铺开,我们也能省却大量在陌生之地开拓市场的人力和风险。”
陆临川点点头,心中念头飞转。
以如今细盐的產量,虽然吃不下这么大的市场,但由於这东西无可替代,且属於奢侈品,所以经销商就可以疯狂加价,利润空间还是很大。
这是个好机会,可以將钱家乃至整个晋商势力拉入国债认购的棋局。
他立刻有了决断:“子瑜兄,此事甚好,不过,与钱家的合作,暂时不必急於答应,更不必签下任何独家协议。”
“此事……交给我来办。”
“我正好有事要和他们钱家谈谈。”
白景明一愣:“怀远?你对这细盐生意……也如此上心?”
“还是……另有缘由?”
他有些不解,怀远为何突然要亲自插手具体的商业谈判。
陆临川微微一笑:“国债发行在即,需要財力雄厚的商人带头踊跃认购,方能形成声势,带动百姓跟进。”
“晋商財力冠绝北方,正是我们需要爭取的目標。”
“我正愁如何与他们搭上线,钱万河主动找上细盐的生意,简直是天赐良机!”
“我想藉此合作之机,將国债认购之事,一併纳入谈判,爭取他们的支持。”
白景明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怀远深谋远虑!”
“既为国债,那此事確实意义重大。”
“好,我这边先稳住,不给他明確答覆……需要我引荐吗?”
陆临川摇头:“暂时不必。我自有办法联繫上钱万河。”
他没有提及钱康骚扰红綃綃之事,此事不便对子瑜兄细说。
“子瑜兄先专心处理《民声通闻》加印公告之事,钱家那边,我来处理。”
白景明虽仍有疑惑,但还是点头应承:“好,我明白了,怀远放心去办。”
写完通知,离开翰墨书局,初夏的阳光已有几分灼热。
陆临川站在街头,迅速整理了一下思绪。
国债发售日期已定,箭在弦上。
钱家这条线意外搭上,是重大利好。
但燕国公轻敌冒进,剿匪之事恐怕极不稳妥。
若京营失利,不仅打击朝廷威信,更可能波及本就艰难的局势。
“时间……太紧了。”陆临川心中默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