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法军
魏国的外交策略,实则遵循“中外並行”之法简而言之,便是针对东方与西方,採取不同的外交模式,
与荷兰、英国等西方国家交往时,魏国採用西方通行的外交体系,派遣大使,遵循国际惯例行事。
即便某些规矩可能使魏国在局部利益上有所吃亏,但从长远外交布局来看,亦有其必要之处。
而在东方,魏国则侧重於通商与建交,力求获得“文明”国家的认可,进而达成互帮互助的局面。
如此因地制宜的外交策略,使魏国在外交领域收穫诸多益处。
无论是与朝鲜、日本、越南等东方国家,还是与荷兰等欧洲列强,魏国皆能保持良好的交流与往来。
这不,经过与英国人多年的周旋与合作,今年魏国驻英外交使节终於从代办级別普升为公使。
这一变化,標誌著魏国实力已然扩张至一定程度,成功获得了英国人的重视。
“恕臣直言,英国人向来无利不起早。此次公使级別提升,主要是看重了我国广阔的贸易往来前景与庞大的市场。”
哈恩虽出身英国,但对英国並无太多好感。
在他眼中,英国实则是贵族与资本家的天下,普通民眾就如同煤炭一般,被无情消耗。
“仅去年一年,我国从英国进口的机械设备价值约三十万银龙,布匹等日用品价值也近十万银龙,然而我国对英出口却少得可怜。”哈恩无奈嘆息:
“隨著西婆罗洲被征服,我国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金矿、银矿等矿业开採不断推进,
英人从中获利颇丰。而且工业化进程是个持续的过程在不断引进先进设备的需求下,未来进口的设备只会越来越多。这还未將那价值二十万英镑的战舰购置费用计算在內。”
“战舰购置固然是其中一个因素。”徐煒轻轻拍了拍哈恩的肩膀,说道“但不可忽视的是,英国也是我国最大的出口国。从大清购入的茶叶、经我国加工的生丝,以及精美的瓷器等,大多都销往了英国。”
哈恩略微迟疑后,直言道:“陛下,臣早在十年前就听闻,英国人已在印度引种茶叶,其目的便是將茶叶贸易掌控在自己手中,从而减少对我国茶叶的进口依赖。”
“当真?”徐煒闻言,不禁面露惊之色。
他对印度茶叶的印象仅停留在模糊概念中,原以为那是二十世纪才出现的情况,未曾想在十九世纪便已发生。
“千真万確!”哈恩苦笑著解释:
“中国所產的绿茶多为高级茶叶,无法满足普通英国民眾日常下午茶的大量需求。因此,东印度公司將茶树引种至印度,大规模生產茶叶供应英国市场。”
徐煒陷入了沉默。
在工业化时代,引种培育的成本不断降低,许多原本依赖东方进口的商品,西方都有可能实现自主生產。
他早该料到这一点,何止是茶叶,就连瓷器、生丝,早在百年前西方就已攻克相关製作技术,之所以仍从东方进口,不过是出於对东方品牌的追捧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