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石达开的野心
在人们日常的生活范畴中,“衣食住行”,“衣”占据首位,足见其重要性,
而生丝製品一直以来都是欧洲富豪阶层的必备之物,据估算,十九世纪全球生丝市场总额约达五千万英镑。
回溯到十九世纪初,彼时大清的生丝出口量仅占全球的10%,义大利却独占60%,就连印度也占据16%。
然而命运的天平却突然发生倾斜,欧洲突发大规模蚕病,致使欧洲生丝產业遭受重创,无奈之下只能依赖大清的生丝供应。
也就在这一时期,大清的生丝在全球生丝產业中占据了六七成份额,著实赚得盆满钵满。
后来日本藉助明治维新的东风,通过机械生產的生丝在品质上远超大清手工生丝,逐渐超越大清,產量甚至数倍於大清。
常有人说日本女人下南洋卖身支撑起了日本的工业化,此乃假话,实则是生丝產业的兴起,抢了大清的饭碗,才是日本积累工业化资本的关键。
在徐煒的大力支持下,魏国的生丝產业日益完善。
由於魏国本土无法生產生丝,便从大清收购蚕茧,运回古晋进行加工。加工后的生丝在色泽与粗细方面优於大清手工丝,因而在市场上大受欢迎。
如此一来,形成了三贏局面:大清蚕农获得收入,魏国工厂得以运转,欧洲工厂也有了生丝用於加工,还省去诸多中间环节。
徐煒的期望並不高,只求魏国能占据欧洲生丝进口量的一两成份额,如此便足以让魏国在该领域收穫颇丰。
徐煒对巢丝厂眾人简单勉励几句后,便离开此地,前往轻工业的另一核心领域一一麻纺织业。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与欧美和东亚盛行的纺织不同,东南亚地区气候湿热难耐,麻纺织品因轻便散热的特性备受青睞,尤其是细麻,质地细腻温和,极为適合贴身穿戴。而魏国,拥有亚洲规模最大的麻纺织业。
“陛下!”麻纺织厂厂长指著忙碌的工人说道,“如今魏国面临的难题並非工人短缺或市场不足,而是苧麻原材料太少,以至於不得不从大清採购亚麻。”
徐煒注视著忙碌的女工,不禁问道:“每月產布多少匹?”
“目前月產细麻布一万匹,勉强能满足周边几府的需求,但要供应全国,恐怕力有不逮。”
“每匹布价格多少?”徐煒抚摸著略带粗糙的细麻布,有意忽略那股呛鼻气味。
厂长赶忙低声回答:“每匹三丈三,足够做一身衣服,出厂价在一块半左右,市价在两块多到三块之间。若染色,价格会更高。”
“每月利润多少?”
“大概一万来块。”厂长认真说道,“照此下去,一年就能收回成本。若原材料增加,產量可提高数倍·.“
徐煒微微点头,未当即发表评价。
紧接著,徐煒又先后前往製衣厂、製鞋厂、皮带厂、製厂、蜡烛厂、火柴厂等,各厂无一不在诉说原材料短缺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