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留学之议(已替换)
魏国目前八万大军的规模,是基於现有的七十余万人口数据来维持的。
仅一季度,移民数量就超过了十万,照此趋势,待到年底,移民突破三十万並非难事,甚至衝击五十万的顶点也存在可能性。
因此,魏国虽军队规模庞大,但整体仍在可控范围之內。
不过,这八万余人的军队规模,並未將守卫王宫的三千近卫团计算在內。当魏军大部分还在装备米涅枪时,近卫团便已全面换装,配备了古晋1861式后装枪。
不仅如此,在一些关键要点位置,还修筑了半掩埋式的堡垒。近卫团的所有供应,均由內务府负责支持,其成员月薪超过六块银元。
实际上,內务府一直请求扩充近卫团规模,期望能达到一万人,但遭到了徐煒的拒绝。
就在徐煒思索是否要给近卫团装备火炮之际,哈恩一脸严肃地前来求见。
徐煒微微眯起眼睛,问道:“次辅,有何事要奏?”
“陛下,如今我国工业发展迅猛,特別是轻工业领域,像丝厂、纺织厂、火柴厂、肥皂厂等,短短半年时间就新增了数十家。”哈恩神色凝重地说道:
“然而,重工业,如钢铁、机械、化工等行业,却无人愿意投资,而且从实际情况来看,也面临诸多投资阻碍。”
“依臣之见,主要原因在於技术要求过高,投资回本难度较大。”哈恩顿了顿,接著说道,“而其中,技术问题又是关键所在。”
“是请不到合適的工程师吗?”徐煒身体微微前倾,关切地询问。
“核心技术不仅涉及专利保护,西方国家还对高级工程师进行严格管控。”哈恩认真解释道:
“而且,即便我们能请来工程师,也往往不成体系,零零散散。等我们好不容易吸收完这些技术,欧洲那边的技术又有了新的飞跃,如此一来,我们就只能一直处於落后状態”
“那你有什么解决办法?”徐煒沉声问道工业的发展是持续向前的,单纯引进设备和工厂,只能解一时之需,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尤其是在当下二次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下,技术更新换代极为迅速,某项技术引进后,或许短短一两年就会过时。
就如同满清的洋务运动,以为引进工厂,能够製造一些工业品,就可以成为工业国,这无疑是痴心妄想。
真正的工业化,不仅能够反哺经济,还应具备自我进化、自我革新的能力,从而不断向前发展“留学!”哈恩偷偷警了一眼魏王,小心翼翼地提议道,“派遣留学生前往英国留学,让他们学习並见识到最先进的技术,回国后融会贯通,以此推动我国的技术革新。”
他之所以有所犹豫,是因为魏国以汉人为主,秉持著强烈的华夷世界观,依旧將英法等国蔑称为洋夷。在传统观念里,向来是夷人到华夏求学,而非华夏之人前往夷人之地。
徐煒听闻此提议,先是一愣,不过片刻后便恢復了平静,问道:“你有什么具体策略?”
哈恩心中一喜,赶忙说道:“臣认为,可以分两部分进行。对於英国那些与我国有贸易往来的造船厂、机械厂等工厂,可以协商让一部分学习成绩出眾的青少年前去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