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足够的煤炭就能持续航行,听起来就觉得厉害!”
徐煒对此不置可否。
蒸汽船的到来,瞬间让整个造船厂沸腾起来。无论是华人还是洋人,纷纷登上船,恨不得拿著放大镜仔细研究。
“我就说,这蒸汽机就该放在这个位置!”
“用的是螺旋桨,没错,螺旋桨才是主流!”
“怎么还有风帆?哦对了,没煤的时候就能用风帆!”
眾人兴致勃勃,你摸摸我看看,都在验证自己心中的想法。这不仅有助於积累魏国製造千吨船的经验,更是对蒸汽船製造技术的探索。
几天后,造船厂厂长赶到新京,向徐煒阐述自己的想法:
“陛下,我们不应等到能造千吨船时,再考虑改造成蒸汽船,而是要一步到位,直接製造蒸汽船!”
“哦?”徐煒好奇地问道,“你详细说说。”
“是!”厂长认真地说道,“我们可以將几百吨的炮舰改造成蒸汽船,或者直接仿照几百吨的蒸汽船进行製造。
如此一来,吨位和蒸汽船製造技术將会同步提升,而不会出现等吨位达到了,再去研究蒸汽船,导致技术生疏的情况。”
徐煒听后,拍手称讚道:“说得好,就得这么干!”
“蒸汽船和风帆船本质区別不大,造得多了自然就熟练了。”
“要是缺什么儘管说,我到时去英国採购。但造船工作绝不能疏忽,步子迈得太大,容易出问题!”
“是!”
感受到魏国海军在持续壮大,徐煒內心满是欣喜。
就在此时,一位来自香港的英国商人,不远千里奔赴新京,希望能开展一项商业合作。
“从香港铺设海缆到新京?”
“是的,陛下!”英国商人笑著说道,“原本计划是铺设到新加坡,但电报业务旨在盈利,绕道来新京也並无不可。”
徐煒眯起眼睛,问道:“那收益怎么分配?”
“很简单,您要么出资入股,要么直接买断!”商人乾脆利落地回答,“我建议您入股,只要熬过前10年,后续利润相当可观!”
“你这是想让我分担风险啊!”
徐煒感嘆道。
“做生意,自然会有风险!”
“你说的倒是真话!”徐煒点点头:“不过,我同意了,我將会入股这个电报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