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改变
一场税改,影响深远。
但由於涉及面最广的田税没有变动,所以这场税改的波澜仅在城市泛起,乡村並未受到太大影响。
只要广大农民安稳,城市即便有些波动,也不足为惧。
税改效果立竿见影,短短一个多月,就收缴了一万多块税款。照此推算,推广到全国,每年增加百方收入並非空想。
私人纳税按年计算,而各大工厂、公司则按月计税,这样能避免税务工作过於集中,忙不过来。
“唉,这算什么事?”
古晋工业区的陈氏啤酒厂內,老板陈富贵盯著掌柜拨弄算盘。算盘珠子啪啪作响,让他心里一阵揪紧。
“老九,算出来了吗?”
“东家,已经算好了。”陈阿九放下算盘,把一旁的旱菸叼在嘴里,“按照年入千块的標准,
咱们工厂一个月收入一百三十块,按五厘的税率,就得交六块五的税。”
“那我呢?”陈富贵接著问。
“您占工厂七成股份,工厂扣除成本后能盈余四十二块,您能分到二十九块四,年收入必然超过百块,所以到年底,您也得缴五厘税!”
“唉,怎么这五厘税都算到我头上了?”
陈富贵从怀中掏出一块钱一包的香菸,叼在嘴上,犹豫了一下,给陈阿九也递了一根:“抽这个,畅快。”
“不够劲!”陈阿九举起旱菸,“这个有劲,还便宜。”
说著,陈阿九又突然说道:“东家,咱们跟农户买卖菠萝、小麦等酿酒原料,只要签合同,也得缴五厘税!”
“乖乖!”陈富贵气得肝疼,“到处都是税,赚钱哪有这么容易?都快全交给朝廷了。”
“东家,还是请个会计吧。”陈阿九吧唧著嘴,抽著旱菸,“咱既要管人,又要算帐,实在忙不过来。”
“这五厘税可不能少,隔壁冯大財主经营的鞋厂,又卖绣鞋又卖草鞋,赚了不少钱却没交税,正好撞到枪口上。”
说著,他忍不住咋舌,“罚了十倍,那可是八十块,够买几百双鞋的———”
陈富贵听了,也不禁哆嗦,“確实,会计得请,不能再拖了。”
十倍罚款,对於爱財如命的他来说,简直如同生不如死。
第二天,他刚准备招聘会计,一打听,月薪竟然涨到了五块钱,这价格实在离谱。
原来,因为五厘税的推行,市面上各大工厂和公司都在大量招收会计,工资自然水涨船高。
最后,为了省钱,他把陈阿九的儿子找来,四块钱就谈妥了。
省了一块钱,陈富贵喜滋滋的,带著会计陈家乐,以及两名工厂的壮汉,赶著马车去了乡下。
“这官道,可比大清的强多了!”
陈富贵看著平坦的官道,以及来来往往各行其道的车马行人,忍不住感慨,“就是热了点。”
“大清確实不行!”陈家乐十七八岁,从大陆过来才一年多,对家乡印象著实不好,“贪官污吏横行,盗贼不断,做点买卖还得上缴份子钱,长毛也很嚇人“
陈富贵听了,没有说话。
他是福建人,听乡亲说南洋能发財,去妈祖庙求了个签,就毅然决然地来到了魏国。
他家本就从事酿酒行业,於是他便办了个酿酒厂,米酒、黄酒、菠萝啤都酿,卖给那些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