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朱元璋透实底,常遇春都来求我?
也难怪胡翊会第一时间想到他,毕竟就连后世之人看过史书,都如此评价自己这位老丈人。
说他虽是帝王,骨子里却带有三分盗贼习性。
再联想到前不久查出来的事,以朱元璋对章溢由爱转恨的动机,干出这种事情出来,也就不奇怪了吧?
当然了,一切都还是胡翊的猜测罢了。
他也不能当著老丈人的面,挑明了去问这件事。
这只是最近第一件有趣的事。
第二件嘛,便是堂弟胡承佑的亲事,又有了下文。
叔父要与唐胜宗结亲,被朱元璋叫停,此事导致胡承佑的婚事搁置,但他毕竟已是二十二岁的人了。
先前是因为战乱,耽误了成婚。
如今更多的,恐怕还是叔父想借这个儿子,找一个合適的家族联姻,以此来扩充他的那套家族壮大的思路和野心。
但他这次给胡承佑攀上的人家,却是胡翊没有想到的。
胡承佑的老丈人,竟是户部尚书杨思义!
大明有六部尚书,尚书与尚书之间也有很大的不同。
若按照地位来论,上三部应该是吏、户、礼。
下三部,当是兵、刑工。
无他,吏部掌管官员选与考核,有权,当属毫无爭议的第一,就连戏文里都將吏部尚书称为天官。
户部掌管天下钱粮,有钱,財神爷谁敢得罪?
別看礼部这两年没啥存在感,今年陛下开了科举,科举取士的事便归於他们管。
科举取土,事关天下举子的前途,又將影响朝堂上官员派系的新格局。
这些未来之星,便是日后的朝中基石,影响力极为深远。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上三部尚书的权势,绝对还要超过唐胜宗这样的开国功臣。
可是胡翊就很纳闷儿了。
胡家和唐家的联姻被拒了。
胡家和杨家联姻的事,似乎已经是板上钉钉了,就等几日之后便要定亲。
为何,岳丈这次却没有阻止了呢?
这是令胡翊很疑惑的一个点,老丈人又不知道琢磨著什么鬼主意。
杨思义这样一个顶级的中间派,因为和叔父联姻,今后也就算是倒向淮西集团去了。
此事令胡翊想的费脑筋,那便不想了。
一个上午,胡翊今日难得的从试点过来,到了朱標的文华殿。
“呦,姐夫可真是难得的稀客啊,今日捨得回来了?”
朱標最近难得见到这位姐夫,他一直泡在惠民医局里,忙著钻研癆病治癒的问题。
也因此,他与朱元璋最近都没有过多的打扰他,
“姐夫,快坐下。”
朱標赶忙湖了一壶胡翊最喜欢喝的茶,然后拖著蒲团坐到胡翊身边,笑嘻嘻地问道:
“我听说二弟、三弟近来跟著姐夫,连性子都改了许多,姐夫到底教了他们些什么?
如此神奇,我也想学!”
胡翊笑著道:
“太子温仁有礼,有才有德,甚为完美,哪有什么可教的。”
这虽是句夸讚的话,但在胡翊心里,其实朱標的形象也和这些差不多。
智商在线,处事圆滑又老练,为人成熟,有仁德之风,又有果决之勇。
朱標却很谦虚,也不知道是不是跟胡翊学的,他就说道:
“姐夫最近越来越不老实了,拍马屁夸人,夸的我都脸红。”
胡翊便认真起来说道:
“老二、老三有匹夫之勇,而少了仁德之心,这是需要补足的地方。
老四是性子过於跳脱,虽然聪慧,却不安稳。
老五是好学刻苦,但又少了一点武勇。
铁柱这孩子则是飞扬跋扈,如同个长不大的孩子,问题最多。”
胡翊便笑著道:
“与他们相比,太子身上不仅挑不出毛病来,还尽都是长处呢。”
朱標被夸的都快不好意思了,不过听到这些话,心里也笑开了,便也应声道:
“姐夫这番话夸的我都快要骄傲了,不过,我大概也明白姐夫要教导弟弟们的苦心了。
不得不说,姐夫確实知人识人,且善於调教人。
二弟、三弟有了些改观,尤其铁柱这孩子,改观的尤为明显,目前已经能够自己在別院里生活下去了。”
胡翊点了点头,脑海里浮现出这孩子未来的命运时,忧愁中带著一丝欣慰:
“你大姐为了他,真是操碎了心,希望他越来越好吧。”
说到此处,胡翊提及到了正事:
“岳丈先前命我为大明財政增收,虽然置办了惠民医局,但要想靠医局增收,短期內是很难的。
我先前也曾上表,要建造东宫造物局,想来请太子和我一同去说说。”
朱標自然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东宫造物局,这称號听著像不像是工部底下的某个小衙门的名字?
这种事,一般都是归於工部名下的。
因为依著你东宫太子府来搞这种事,就有一种自搞一套小班底,妄图自立一个小朝廷的嫌疑。
太子壮大自己的势力,这很容易引发皇帝的猜忌,即便是亲老子也不行。
歷朝歷代都是如此,胡翊的这点顾忌,朱標一想也就明白了。
他只以为胡翊是在替自己考虑,心道一声姐夫有些多心了,不过这样谨慎倒也不是什么坏事。
实际上,这种事情,胡翊压根儿没有替他考虑。
要论歷史上地位最稳固的太子是谁?
答案:朱標。
要论哪个太子敢替皇帝下达皇命,而不受惩罚?
答案,还是朱標。
朱元璋从一开始就把他当做帝国继承人来培养,外出时候都是叫朱標监国,他的太子地位是歷朝歷代中最为稳固的。
这些事,胡翊压根儿也不担心。
胡翊担心的是自己,怂太子建立东宫造物局,有另立小朝廷的嫌疑。
所以这件事要拉著朱標一块儿去说。
柴氏上次关起门来教育他时,也给胡翊提了个醒。
有些事儿,单独拎出来不叫事儿。
可要把许多这样无关紧要的事叠加在一起,就叫做事儿了。
胡翊现在越发觉得如此,小心谨慎些总没错。
既然这是姐夫提出来的事,朱標立即就答应下来。
朱元璋的华盖殿里。
看著这位稀客女婿站在面前见礼时,身为皇帝,他还有些愣了愣神。
“呦呵,这不是胡大駙马吗?
怎么,胡大駙马今日从百忙之中抽出空来了,知道过来见咱这个皇帝一面了?”
朱元璋的话音里面带著调侃的语气,碰到刘基、胡翊还有陶安时,他就总喜欢这样打趣人,然后看他们窘迫应对时候的样子。
如果恰好看到他们吃,那他就最开心了。
这是老朱独有的一点恶趣味。
胡翊和陶安总是会因此陷入窘迫之中,满足他的这一趣味。
但那个刘基太聪明了,每次都有得说,所以他很不喜欢。
但越是如此,每次在令刘基吃的时候,朱元璋又会显得分外高兴,反而更加兴奋了。
他这种打趣的话一出口,果然,胡翊立即就解释起来:
“岳丈这可冤枉小婿了,小婿这是为了岳母和太子的身子骨儿,这才连日泡在惠民医局忙活著胡翊不禁自嘆道:
“小婿最近熬的头髮都快掉完了,岳丈还调侃我。”
朱元璋哈哈大笑起来,觉得心情分外愉悦了不少。
他便迈步过来,背负著双手,凑近些仔细打量起这个女婿来:
“嗯,看著是瘦了,你倒是辛苦。”
他隨即问道:
“听说你治了不少病人,於癆病上找到心得了没有?”
“確实有些心得了,治癒还不一定,但延命、减轻痛苦和症状应该可以做到了。”
“真的?!”
朱元璋听到这话,身躯一震,顿时眼前为之一亮。
此时他再看向这个女婿时,仿若看到了宝一样,一脸激动的道:
“咱今日给你透个实底,你要真能把標儿和你岳母的身子照顾好了,咱给你封侯爵!
世袭的侯爵,保你这支胡家子孙后代衣食无忧!”
听到这话,胡翊也是心中震了三震!
要知道,终洪武一朝,爵位世袭者只有两支。
一支是魏国公徐达,世袭国公爵位。
另一支便是云南沐王府,沐英这一支也是世袭承爵。
但沐英这个世袭的爵位,恐怕也还有云南路程遥远,阻隔数千里,不易派兵治理的因素在。
给沐家承袭爵位,更多的还是出於政治上的考量,要他护国成边。
如今常遇春未死,歷史走向已经悄然改变。
那么,顶多也就是把鄂国公这一支封为世袭。
真若给胡翊封个世袭侯爵,这份天恩也算得是大明唯二、唯三的殊遇了!
对於朱元璋来说,今日真是喜事不断,令他心情又变得大好起来。
“说吧,今日来找咱,又是为了何事?”
朱元璋笑眯眯的瞧著女婿,心想,今日他提出来的事,能批都批。
谁叫自己高兴呢?
胡翊这时便看了朱標一眼,朱標会意,凑过来说道:
“爹不是叫姐夫想法子增收嘛,姐夫就想以东宫的名义搞一个东宫造物局,又怕爹您不高兴,
我俩就一起来说说。”
朱元璋听到这话,心中倒不反对,只是这些局那些局的,听多了他也脑袋晕。
他便问道:
“你先前要搞东宫製药局,现在要搞东宫造物局,这两者间可有关联?”
胡翊解释道:
“製药局就只製药,不掺和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