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也就是最开始,后面等她们都熟练了,周老太就要人回自己家去了。
这个活对有基础的人也好上手,半天左右,就有几个学习能力强的,踩熟练了。
但是刚开始人少,一天做的加在一起,也不到两百条,但是工厂那边给他们的时间,除去路上费的时间,就只有七天加工时间。
时间紧任务重,连周老太都把自己家的缝纫机搬出来,哐哐地踩得快冒烟。
大家知道时间紧,大力邀人做的同时,还加班做,为此周老太都给家里多安了几个灯泡,晚上给女工们照亮用。
就这么干了几天,终於在最后一天,把所有的货都加工出来了。
周老太基本都一件件看过,没有人因为计件想多干就乱踩,每一件都做得很用心。
周老太非常满意,做好之后,第二天清早,百货公司的货车就过来把货拉走了。
周老太忐忑地等著,还有七成的工钱没付,那三成预付工钱,她前两天就收到匯票,去银行取出来了。
女工们的工钱,她已经提前支付了,就算那个工厂真耍赖不给剩下的工钱,她也必须把这个钱付了。
女工们拿到了第一批工钱,都等著下一批货的到来。
周老太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如果以后都是这种等货模式,女工们一个月根本就干不满三十天,毕竟从南城到羊城,来回最快也要四五天。
就这么等了两天,周老太接到了工厂打来的电话,对方表示货他们收到了,做工水平很高,他们还会继续给她发货过来。
有了一次合作的经验,这次工厂那边的人问周老太要多少货。
周老太就把时间空档的问题说了,“我们这边的女工靠接这个活挣钱养家呀,她们不能一直等货。”
“这个好办的,以后我们定期给你发货过来,保证你们一批货做完,就能立马接上。”
周老太问了他一个问题,“既然你们在羊城本地找的工人也是这个工价,为什么还要往外地发呀?”
“因为我们的工厂场地不够大,加工不了这么多货,所以要外包出去。”
周老太恍然大悟。
女工们一直在自己家上班也不是个办法,有的女工一直加工到深夜,缝纫机的声音吵得她们没法休息,周老太就去找夏江海,要求村里给她们找一块公用的地方来走加工坊。
夏江海听完,不可思议地看著周老太,“你挣钱呢,让村里给你找地方?”
周老太严肃地说道:“我是为村里解决就业的问题,才接了这个活,你以为我挣多少钱,一个月才挣个一两百块钱的管理费,我了多少心思和精力!你要是眼红的话,这个事情给你管理好了,你来挣这个钱。”
夏江海可不敢接,周老太在哪里找的这个活他都不知道, 再者说,这个针线活,他一个大男人也不懂。
而且他並不怀疑周老太的话,这么个加工的活,周老太就算抽了一点,她能抽多少?他们南城又不是没有成衣厂,稍微一打听都知道价格,寧城的成衣厂包边的活,一件才两毛五。
明显是个吃力不討好的活。
周老太说:“我可是为你们解决就业的问题,你要是不给我们解决这个场地的问题,这批货干完,我也就不接了。”
夏江海吃了一惊,要是那样的话,他得被村民骂死。再者说,马上就要去开年末大会了,夏江海还想吹嘘一下自己在下岗职工再就业方面的功绩!这个可帮了他大忙了,要是做得好, 以后说不定村支书的位置就是他的了。
想了想,总归周老太是给村里帮了大忙,这个场地也好解决,村里有个废弃的米坊,稍微修葺一下,也能用。
“行,行,我给你们安排。”
周老太说:“还要多安几盏电灯!炉子也要准备上!现在天这么冷,不烤火怎么受得了。”
“安炉子,谁买煤?”夏江海瞪眼。
“当然是村里买呀!这可是公共支出!下岗职工再就业,本来就是我们村的公共问题,我看这个加工坊就叫德村再就业加工坊好了!”周老太说道。
周老太这可不算是占公家便宜,她干这个活,本身就是给公家解决民生问题,虽然她多少是挣了点,那她也是付出了辛苦劳动的,她办的这个再就业的加工小队,本质上,还是在给村里干活。
夏江海刚想说不行,周老太就说:“要是把人冻得受不了不干了,他们又成了待就业人员,到时候你自己想办法。”
夏江海只好答应,“行吧,今年先这么著吧,明年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