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老太没去拉她,反而是看了一圈周围的人。
这些都是这周围的街坊邻居。
之前周老太还没发现,最近村里的閒散人员越来越多了。还没拆迁消息的时候,村里人基本都在上班,找不到事情做的,打打零工都要干活。
现在要拆迁了,村里一下子多了好多閒散的人,这些人不上班了,天天就在家待著。
就连周老太她们那个工坊,都走了几个妇女,她们不干了。
马上就要拆迁了,钱大把的有,还干这苦力活干嘛!
据周老太以前的了解,这个时候,村里已经有人在私下开设赌局了。
只是不敢摆在明面上来,背地里悄悄的搞。
现在只是少数,等拆迁款一下来,这股不正之风会越演越烈,输掉拆迁款的,赌掉房子的,不在少数。
周老太说道:“大家都別围著了,马上到饭点了,回家煮饭去吧。”
刘黄玉见周老太一来就釜底抽薪,把人给轰走,那她这齣戏,还怎么唱。
刘黄玉指著周老太骂,“姓周的,你做局骗了我家的房子,你早就知道拆迁的消息,这村里哪个不知道!都是几十年的老街坊,你竟然做得出这样的事情来!你们姐妹俩,拿了我们家的房子,就是逼我去死!我做鬼都不会放过你的!”
说完,刘黄玉就作势往麻绳里钻。
有人要去拉刘黄玉,被周老太制止了,“你不要拉,好言难劝该死的鬼!她想死就不要拦著她。”
刘黄玉气得直瞪眼。
周老太笑眯眯地说道:“刘黄玉,你去法院起诉討要这个房子,都失败了,法院都不支持你,你没辙了,想出这么个损点子,想逼我们,我告诉你,门都没有!”
“別说你这绳子这么矮,根本就吊不死你,就是你今天在这吊死了,也没有用,你是自己上吊的,法院也不会让我们赔钱,这房子马上就要拆迁了,我们也都要搬走,你吊死在这,也是白死!”
周老太说完,转身就走,让刘黄玉一个人唱大戏去。
刘黄玉被周老太这一通话,说得脸色又红又白,实在气得不行了,一屁股坐在地上,撒泼大哭起来。
围观的人也看明白了,没人愿意配合刘黄玉了,任她一个人坐在地上哭,大家只是看好戏。
说起来,本来也就是刘黄玉没道理,自己要把房子给卖了,现在又想把房子要回来,怎么可能呢,天底下的便宜都让她占了还得了!
刘黄玉闹了一通,什么目的都没达成,反倒是丟人现眼了一回,当然也不敢真的吊死,灰溜溜地回家去了。
周老太在人才市场招了两个三四十岁的本地妇人,又招了一个二十岁的外地女孩,这三个人,加上董玉珍,就是店里的员工了。
周老太跟董玉珍商量好了店里要卖的品种,早上卖煎饺,各种馅的包子,馒头,茶叶蛋,卷,葱油饼子。
卖完就下班,回家休息。
两个本地的妇人,一个姓朱,一个姓杨,小姑娘叫芳妹。
周老太挑人,就看人干不乾净,卖早餐的,除了手脚要麻利,还有一个就是要乾净。
周老太也知道,有很多不讲究的店子,因为是卖给別人吃的,一点也不讲卫生,店里蟑螂老鼠,到处乱爬。
周老太开早餐店,口味要好,卫生也要好。
本地的妇人有地方住,外地的芳妹没地方住,周老太也不想把人往家里领,毕竟还不熟悉,不知道这人是个什么样的品性。
现在村里也还没拆迁,周老太就把人安顿到她其他房子里住著。
店铺还没开业,几人却已经开始上班了,主要是董玉珍要先教她们。
这在过去,这些都是不传之秘,董玉珍的手艺都是她大舅教的,也就是亲外甥女,才肯教这些手艺,要是外人,那是学不到的。
周老太每个月支付给董玉珍那么高的工资,就是希望她教徒弟,万一以后董玉珍要走,周老太的铺子还能继续开。
董玉珍倒也不藏私,把要做的这几样,都教给了她们。
其实藏也藏不住,毕竟在店里工作,怎么做的,人家也看得见,学会只是时间问题。
店里的杂活,董玉珍不用做,她主要管食材採购,参与早餐的准备工作。
培训了一个星期,店里要用到的炊具也到了,要准备开张了。
周老太其实心里也没底,虽然这一片工人很多,万一工人愿意去食堂吃呢?
没底归没底,周老太也並不担心,最坏的结果就是饼店开不起来,倒闭嘛!也不会伤筋动骨。
但周老太还是挺上心的,毕竟是她自己开的第一个店,能做起来当然最好。
前期的准备工作她都参与进来,包括员工培训,她还要观察招的这几个人怎么样呢。
观察下来,周老太有了一个初步的结论。
小朱有点懒惰,做事情不太积极,但是她聪明,脑子好用,很多东西,董玉珍讲一两遍,她就学会了,记住了。
小杨就要迟钝一点,学东西慢,但是她人毕竟踏实,不偷奸耍滑。
芳妹很不错,人年轻,学东西快,又勤快。
总体来说,周老太还是比较满意。
饼店在六月初四,正式开业了。
秋桃定了两排篮造势,又搞了个大红横幅,上面写了一行字——老太太饼店正式开业!
五点半点钟,周老太就赶到了饼店,店里的员工都已经到齐了,早餐店上班早,四点钟就要赶到店里,开始准备起来,六点钟就要开始营业。
不过下班时间也早,卖到中午就下班。
周老太到的时候,她们都已经忙活起来了,包子已经包了一蒸笼,蒸上了,茶叶蛋是昨天就煮的,泡了一晚上已经入了味,今天放在火上加热就能卖。
周老太帮著炸葱油饼,这葱油饼先简单地炸一遍,等有人要的时候,再放锅里炸一遍,味道也一样的。
到六点,准时开门营业。
园区还有点黑,间或亮著一两盏路灯。
周围有厂子是两班倒,到六点钟下班, 刚过六点,就慢慢有工人从附近的厂子出来,有两家厂子的工人下班要经过周老太开店的这个地方。
上了一晚上夜班,肚子都饿了,这时候就看到了老太太饼店的灯牌亮了起来,在朦朧的黎明里,尤其瞩目。
老太太饼店,哗啦啦地涌来了很多人。
周老太本来还担心没生意,突然就来了这么多人,有点懵了,机械地炸著葱油饼。
门口摆放著蒸笼,里面的包子已经快好了,冒著腾腾的热气。
店里的几人忙得团团转,因为是第一天开张,都还有点不熟练,搞忙搞慌的,忘找钱,忘收钱的是情况都是小的,还有拿错包子口味的。
一个早高峰还没完全过去,店里的东西已经卖空了。
今天是第一天营业,准备的东西本来也不多,怕卖不掉,没想到生意会这么红火。
关了门,周老太把钱箱子拿出来,里面收的全是现金,小杨她们收拾店里的炊具,周老太和董玉珍就开始算帐。
这一天的营业额是五百多块钱,店铺是自己的,暂时就不算成本了,除去人工工钱,买食材的钱,毛利率大概是一小半。
也就是一百多块。
周老太悄悄地在心里算了一笔帐,要是一天挣个一百来块,十天就是一千多,一个月,也要挣三四千块钱呢!何况今天食材准备得少,要是多准备点,肯定卖得更好。
周老太著实吃了一惊,心里很是高兴,说明这个店是开对了,本来这个小房间是没什么用处,顶多就是个堆杂物的,现在被她改成经营店铺,一个月有四五千块钱收入,真是意想不到。
周老太豪爽地给店里的人都发了红包。
董玉珍给了三十块,其他三个给了二十块。算是开工红包。
没想到正式开工第一天还有红包拿,几人都很高兴。
董玉珍住得有点远,周老太让董玉珍带著她老公就近找了个房子住著,反正他们也是租房,在哪里住都一样。
芳妹把二十块仔仔细细地收了起来,藏好放好。
她是第一年出来打工,跟村里的人一块出来的,村里人进了厂,她没进去,人家不要没经验的。
好在村里的亲戚有良心,把她领去劳务市场找工作,又被周老太给招了过来,有了个踏实的工作,对比之前的小燕,还算是幸运了。
秀姑被梅老太坑害,虽然也算是歪打正著,现在跟李老五过上了踏实日子,可是心里还是恨著梅老太。
尤其这个梅老太上次倒打一耙,诬陷她思春才找了李老五,让秀姑记恨在心。
这天,秀姑出门回娘家去,在路上碰上了梅老太的那个外地媳妇。
秀姑见过这个外地媳妇一次,听说姓安,这个小安就走在她前面,有点探头探脑的,像要去做什么坏事似的。
秀姑就跟在了后面。
小安跟梅老太的儿子没领证,这个事情,村里知道的人很少,只有村干部知道,村干部还去了梅老太家里好几次,催她赶快让她儿子跟小安领证,不然两人就是非法同居。
可是小安推说没有户口本,梅老太也不愿意让儿子这么快领证,起码这个小安得先给她生一个孙子才行,就一直拖著。
秀姑悄悄地跟著小安,来到了另外一片城中村,这里也住著很多外乡人。
这个小安熟门熟路地进了其中一间屋子,门没关,一个两三岁的小男孩冲了过来,搂著小安喊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