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方元让爱丽丝把《寂静岭》项目丟给霓虹那边。
反正《寂静岭》也是霓虹游戏改编ip作品,正好可以用来跟霓虹的影视公司合作。
要知道,霓虹可是全球排名前三的核心票仓。
另外方元还著重提醒,千万不要对小日子太过客气,能敲出多少就敲多少,现在他们聚光灯影业正缺钱呢。
小日子近年来过得很不错,每年票房节节攀高,必须得给他们上上压力。
……
接下来的几天,方元闭关埋头创作合拍片剧本。
现在剧本对他来说才是大难关。
这还是第一次他写剧本感到如此艰难。
毕竟他无法再像以前那样直接借鑑。
因为这个合拍片项目,肯定要有华人演员吧。
另外要照顾到全球市场观眾的接受度。
8000万美元预算,如果不全球发行,肯定亏得妈都不认识。
同时,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也需要照顾到。
作为世界上诞生的第一个电影节。
威尼斯电影节一直以“电影为严肃的艺术服务”为宗旨。
评判標准高度强调艺术性,而非商业价值或票房。
特別是鼓励有实验性、创新性的电影作品。
即使存在技术或敘事上的缺陷,只要具有独特的艺术表达,仍有很大概率获奖。
像是几十年前,亚洲电影大师黑泽明的《罗生门》,通过多重视角敘事和精湛的视听语言,还有黑白墨水渲染雨景等创新手法,轻鬆取得金狮奖最佳影片。
包括张一谋的《英雄》,其实就借鑑了《罗生门》的多视角敘事结构。
並且后来,“罗生门”三个字,甚至成为多个领域的专业术语。
这就是电影的文化属性,不可忽略。
方元不求自己能达到这种境界。
但至少要拍出只比《罗生门》差一点点的艺术作品吧?
你別说,他脑海中还真有个合適的创意。
“梵谷,他的死亡,在歷史中充斥著迷雾……”方元集中精神,敲击键盘啪啪啪,仿佛一曲悠扬的乐曲。
文森特·梵谷,他的死亡是艺术史上最富悲剧性的谜团之一,其细节至今仍引发爭议。
梵谷一生仅售出过少量画作,经济完全依赖弟弟提奥。
艺术上的不被认可,加剧了他的绝望。
生前最后70天,他居住在奥维尔的拉武旅馆,並在附近的麦田开枪自杀。
据传,他用左轮手枪朝自己胸口开枪,隨后踉蹌返回旅馆,因伤势过重於两日后去世。
结果,在他死后的几年,他的作品突然被外界广泛认可,成为表现主义的先驱者。
但方元並不想直接拍一个讲述梵谷悲剧人生的故事。
他打算从老家一个偏远乡村农民工的视角出发。
这位农民画工,不远万里飞往荷兰,只为看一眼梵谷的真跡。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他已经临摹了10万张梵谷的画作。
从《星月夜》到向日葵,他的临摹之作被销往全世界各地旅游景点。
故事便是他身处的“世界油画复製工厂”开始,全球70%的油画都產自这里。
1989年,香江画商来到深城创业,吸引数千农民画工通过临摹西方名画谋生。
其中的赵小刚,初中輟学后辗转打工,就是其中一员,专攻梵谷仿画。
直至现在,他已经可以在28分钟內完成一幅《向日葵》。
其优秀精妙的技艺,被大家称为“华夏梵谷”。
但,他画的画,依旧不是他……
臥室里,键盘声噼啪作响。
方元灵感如尿崩。
就这样持续了几天几夜,睡眠不足六个小时。
今日他通红著眼,终於完成《梵谷之死》的剧本。
“结合环保组织衝进艺术馆焚烧文明史上的经典画作,还有赵小刚深陷火海与梵谷跨越百年时空的相遇,以及梵谷眼中和常人不同的奇异世界……”
方元满意地看著自己的成果,愿称其为新时代魔幻现实主义。
並且关於拍摄手法,他也已经想清楚了,
就用意识流来进行拍摄!
正好符合《梵谷之死》的故事和主题。
“两个相隔最远的人,分处不同时代,身份大相逕庭,却是最能理解对方的人,心靠得最近……”方元不禁感嘆一声。
《梵谷之死》的主角有两人,一个是“华夏梵谷”,一个是梵谷本人。
而赵小刚这个“华夏梵谷”,其实在现实中存在原型。
“世界油画复製工厂”这个地方,同样存在,就在深城附近的一座村庄。
方元根据自己前世看过的一部纪录片,想到可以从这个角度来切入。
两个主角,互相对应。
一个生活在百年前,籍籍无名的艺术家。
一个生活在百年后,籍籍无名的代画工。
一个靠临摹《星月夜》养家餬口。
一个画出《星月夜》却难以生存。
剧本里的最后一刻,赵小刚和梵谷在麦田深处共同歷经生死。
他知道他来自后世,他知道他就是梵谷。
只是之前的危机太过突然,让两人都没能好好了解对方。
因此在当下,即將分別之时。
他们相对而视,异口同声,都纷纷问出自己心中最想知道的那件事,並且出奇相似。
这句话就是——我,有没有值得欣赏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