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唯一能做的,只有以后想办法再补给佳辉哥一个影帝。
果然,很快评委上台,宣布本届最佳男演员奖,將授予本·阿弗莱克。
“呼,终於要来了。”贾樟科深吸一口气。
作为国际电影节的常客,他知道自己这次来到威尼斯,基本可以达成目標。
因为剩下的几个奖项,都可以说是大奖。
评审团特別奖、最佳导演银狮奖、以及最高奖项——最佳影片金狮奖!
《三峡好人》製作成本600万rmb,基本不用指望国內票房能將成本赚回来。
贾樟科很清楚,自己这部影片节奏沉闷,註定不会受到影院欢迎。
唯一的出路,只有国际电影节,儘量卖出更多影片版权。
现在无论获得三项大奖中的哪一个,《三峡好人》都肯定会受到片商青睞。
当然,对於威尼斯那顶最高的桂冠,贾樟科自然也不想放弃。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就成了呢?
毕竟,威尼斯向来以“电影为严肃的艺术服务”为宗旨。
强调纯粹的艺术性和实验性,评审团更青睞形式新颖、手法独特的影片。
今年所有入围影片中,唯一能和《三峡好人》比拼创新与实验性的,只有方元的《梵谷之死》。
不过贾樟科心態很放鬆。
无论最终的结果是什么,他都赚了。
相比之下,反而是方元压力要大一些。
毕竟《梵谷之死》的製作成本,可是高达7000万美元。
当然,全片预算是8000万,不过这里面有部分是方元自己的导演费。
所以真正在电影上的费用,大概就是7000万美元。
……
“评审团特別奖,《旱季》,马哈曼特·萨雷·哈隆!”评委站在舞台上宣布道。
这是一部来自“查德”的剧情类电影,忧鬱且痛苦,不建议去看。
而当评审团特別奖颁髮结束,整个大厅的嘉宾,都有意无意看向《梵谷之死》和《三峡好人》的剧组。
大家心里很清楚,接下来最佳导演银狮奖的颁发,將决定本届威尼斯电影节最大贏家是谁。
不过现在,结果充满悬念。
因为贾樟科导演的《三峡好人》同样不差,非常符合威尼斯的调性,充满先锋和艺术性。
只是没有初看《梵谷之死》那般惊艷。
费大几千万美元製作一部文艺片。
视觉效果自然会拉满。
当然,故事剧情方面,同样引人深思。
主角赵小刚在烈火前的奋不顾身,还有梵谷的孤独与复杂性。
只能说,两者各有优劣。
“等等……这次不会要出现双黄蛋吧?”有人忽然想到这个可能。
其实不仅是他,现场有很多嘉宾,心中都隱约有这个猜测。
双黄蛋在国际电影节,並非是什么奇怪的事。
像是我们亲爱的陈大导演,传世经典《霸王別姬》就是和《钢琴课》並列获得坎城金棕櫚。
威尼斯电影节自然也搞出过这种事。
而且还是很多次。
柏林电影节歷史上,甚至出现过“三黄蛋”。
同时將最高奖项颁发给三部电影。
所以说,分蛋糕真的是一项高超的艺术。
要是蛋糕不够分了,大家一起上桌不就行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