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方元获得金狮奖,网上出现了许多关於国际三大的科普介绍。
其中柏林比较偏向政治与社会议题的影片,像是张一谋导演的《红高粱》,还有李桉导演的《喜宴》,都是因为触及社会问题荣获金熊奖。
坎城就不用多说了,比较偏好现实主义题材,还有深刻的社会批判,同时会兼顾影片的商业潜力。
威尼斯则是偏向艺术与先锋性,尤其鼓励实验性、形式独特的作品,同时堪称华语电影的福地。
但获得威尼斯金狮奖的影片,说实话,真有点无聊。
你不能说不好,但確实有点太艺术了。
对於大多数观眾来说,电影只是用来娱乐消遣的工具。
虽然他们並不知道《梵谷之死》具体讲的什么故事。
可从传回国內的场刊评分报导,还有电影节上几乎全是好评的讚誉。
那保准是艺术中的艺术啊!
不然怎么会有这么高的场刊评分?
而且《梵谷之死》一听片名,就知道很沉重。
所以,国內网友基本不太看好方元的豪言壮语。
没办法,文艺片在国內院线,就是后妈养的。
现在是商业片的时代。
院线喜欢的是《英雄》、《无极》、《夜宴》这种商业大片!
別看《无极》和《夜宴》好像很搞笑的样子。
但票房是绝对有保障的!
另外,院线也不会管你能不能收回成本。
反正他们自己赚到钱就行。
【方导膨胀了,不过也正常,毕竟年轻人是这样的。】
【人不轻狂枉少年,我支持方导!但最多只能看一场,再多的话,我真怕自己有点受不了。】
【哎,我也一样,准备10月份去电影院的时候,顺便带上眼罩,应该能睡得很香。】
【兄弟,真的吗?我经常失眠!】
【保真,文艺片绝对可以让你看得昏昏欲睡。】
很快,评论区又开始歪楼了。
大家都在討论文艺片究竟有多无聊,顺便提醒路人不要对方导的新片抱有多大希望。
他们倒不是觉得方导不行了。
而是文艺片先天就带有无聊的属性。
更別提还是能在代表艺术和先锋的威尼斯,获得最高荣誉金狮奖的文艺片。
但越是有人让大家放低期望,反而越让人感到好奇。
都说方导的新片《梵谷之死》是文艺片,很无聊。
那我倒要看看,究竟能有多无聊!
与此同时,方元也趁著金狮奖的热度,同步开启《梵谷之死》的全球宣发。
其实在电影界,別说演员是海鲜价,导演同样是海鲜价。
就像基努里维斯,《黑客帝国》大卖,片酬加上票房分成,都要破1亿美元了。
但后面,直接一路下滑。
不过方元不一样,他身为导演一直都很保鲜。
从开始到现在,就没有让影迷失望过。
这次再加上金狮奖的热度,《梵谷之死》宣发刚开始就直接爆了。
不得不说,全球网友都是乐子人。
大家都很好奇,方元这位商业片导演,究竟能拍出什么样的文艺片?
特別是欧洲地区,梵谷这个名字,绝对是家喻户晓。
《梵谷之死》完全能吸引他们走进电影院。
毕竟欧洲向来是全球文艺片的主要阵地,甚至能短暂抗衡好莱坞大片的那种。
但让方元没想到的是,自己这部电影,似乎引动了某些大佬的小心思。
“你是说,小日子有个企业家,直接包场了一百家电影院?准备专门用来放映《梵谷之死》?”方元神色古怪。
“是的。”华星经理人点点头,继续匯报导,“不仅仅是小日子那边,现在全球范围內,有很多梵谷画作收藏者,都表示会大力支持老板你这部影片。”
“哈,有点意思。”方元嘴角微挑。
根据公司的报告来看,小日子那边的企业家名叫斋藤良荣,1990年以8250万美元拍下《加歇医生肖像》。
这人方元有点印象,说是希望死后將此画与自己一同火化,但后来还是將其转售给其他私人收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