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大空头》预告片导致舆论发酵的时候。
方元已经来到《黑寡妇》剧组。
导演凯特·绍特兰1998年出道,自编自导了一部短片。
后面又连续执导了两部院线电影,擅长擅长拍摄女性青春片,对於特写镜头和音乐的运用堪称精妙。
同时,她也是前世《黑寡妇》的导演。
不过方元主导的这版《黑寡妇》,则和原版稍微有点不同。
剧情方面进行了修改,將重点放在斯嘉丽身上。
並且强化了近身格斗风格,为此方元还將《疾速追杀》的动作指导给拉了过来。
另外,原版和模仿大师的决战,显得过於潦草,反派压迫感不足。
方元也对此进行了强化。
简单来说,就是避免原版的不足之处,同时强化优点。
“原版黑寡妇的个人电影推出太迟,观眾都早已知晓黑寡妇的死亡结局。”
“这次提前將其推出,能让mcu的世界观和角色塑造更加完善。”
“票房方面小爆应该不成问题。”
方元心中念头闪过。
原版虽然商业成功,但口碑两极分化。
而且剧本上並未给斯嘉丽赋予太多的施展空间。
不过他这一版,斯嘉丽饰演的“黑寡妇”娜塔莎是唯一的主角。
顺便,还可以为后续的《美国队长》奠定动作风格基础。
一举多得。
“方导,你看我这身怎么样?”此时,斯嘉丽已经换上剧服,黑色高弹性材质紧贴每一道曲线,从锁骨蜿蜒至腰际,勾勒出沙漏型的致命轮廓。
v领设计將胸线若隱若现地托起,金属腰带勒出纤细腰肢,看得方元眼前一亮。
“不错,就是这个感觉,你拿捏到了人物的精髓。”
“但我总觉得还有些地方还不太懂,方导,你教教我该怎么演好这个角色吧。”
“那我可是要额外收费的。”
“没问题,今晚……”
斯嘉丽指尖轻轻拂过自己的红唇,脸上带著若隱若现的微笑。
而在当天剧本围读会结束之后。
方元正在酒店房间打磨下一部影片的剧本。
突然,房门被敲响。
方元很不开心,开门想看看究竟是谁这么晚还来打扰他。
然后,一团温热且柔软起伏的身躯拥入他的怀中。
方元低头一看,意外道:“你,怎么还没换衣服?”
“不喜欢吗?”斯嘉丽浅笑著拉开胸口的锁链,“要不我现在回去换套新的?”
“那倒不用,我要的就是黑寡妇。”
方元当晚狠狠调教了一下斯嘉丽的演技。
而大名鼎鼎的黑寡妇也很懂得回报,鲜艷的红唇很快沾染上了其他顏色。
但很可惜,黑寡妇终究不是漫威电影宇宙之父的对手。
翻身轻鬆镇压,不一会儿便惊呼连连。
……
第二天,方元刚起床。
来自公司主管的电话响个不停。
接通电话,主管慌张道:“老板,不好了,我们的电影正在被很多人攻击。”
“不急,等我回来再说。”
方元掛断电话,看了一眼床下被撕开的黑寡妇战服,有点头疼。
这时,斯嘉丽也醒了,坐起来像猫一样伸展身体,散乱的红髮缓缓垂落在光洁的后背上。
“方导,你比我想像中更会教导演员。”斯嘉丽慵懒地眯起眼睛,“我昨晚可是学到了很多新动作。”
“先別聊新动作了。”方元指了指地面。
斯嘉丽低头一看,笑著用脚尖勾起地上的战衣碎片:“那又怎么了?又不是不能穿。”
闻言,方元脑海中不禁闪过“黑寡妇战损装”的样子。
不过可惜现在没这个机会。
他要赶回公司处理一些事情。
“我让人给你送套新衣服过来。”方元说道。
“那你什么时候回再来?”
“等剧组开机吧。”
“嗯,我等你,到时记得再多教我一些新动作。”
斯嘉丽露出受益匪浅的俏皮笑容,眼波流转间带著几分挑逗。
对此,方元自然没有拒绝。
好莱坞演员虽然业务能力出眾,不过作为一个好心的导演,他觉得自己有必要再帮她们好好精进一下。
但现在的话,还是事业更重要。
方元很快乘车返回公司。
而公关部门已经提前將报告准备好。
“boos,现在有很多人在质疑我们,还说要抵制我们这部电影。”
“具体都有谁,名单给我。”
“就在这里。”
主管很快递上报告。
方元低头一看,差点笑出声。
【华尔街投行高管丹尼尔:不得不说,聚光灯影业的《大空头》拍得挺像惊悚片,但恕我直言,用“次贷崩溃”当噱头,是不是太早了点?现在可是2007年,全国房价还在暴涨,而且这位方元导演是觉得,大机构会坐视系统性大崩盘?】
“不愧是华尔街的高管,睁眼说瞎话的本事確实有点厉害。”方元脸上的笑容越来越明显。
他可不相信,现在华尔街还对於这场危机还没有察觉。
而且再过几天,某银行就会公开宣布冻结旗下三只相关业务投资基金。
从而导致次级房屋信贷行业违约率剧增,信用紧缩问题以极快的速度扩散至国际金融市场。
自此,泡沫开始被戳破。
“不用去管这些人,还是按照正常节奏做好宣发工作,剩下的交给命运。”方元神色轻鬆,完全没將这件事放在心上。
主管对此十分不解。
就连华尔街的金融专家都开始质疑《大空头》这部影片。
难道我们都不出面解释一下吗?
比如,表明这部影片是架空题材,里面的一切內容都是纯属虚构。
可很明显,方元並没有这方面的想法。
主管也只能接受,无奈地离开办公室。
接下来,《大空头》开始进入密集宣发期。
依旧线上线下两步走。
同时,关於该影片的舆论也开始愈演愈烈。
“他是疯了吗?”艾米·帕斯卡尔无法理解聚光灯影业的动作。
这种舆论態势下,竟然还在坚持宣传,一点解释也没有。
要知道,华尔街的眾多银行家和分析师,都在纷纷驳斥《大空头》里的胡编乱造。
甚至还有大投行的经济学家,称电影预告片里的情节是“毫无根据”、“危言耸听”。
他们强调即便会出现波动,那也只是房地產市场的系统性调整。
甚至还有一些人质疑聚光灯影业的动机,认为他们是在散布恐慌情绪,试图从中获利,指责电影“误导公眾”、“破坏市场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