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网友都在之前的评论区底下道歉,並表示等电影上映后一定会去看看。
因为许多普通人,同样遭受到次贷危机波及。
他们想通过电影瞧瞧,聚光灯影业究竟在电影里预言了什么。
“老板,门外有很多媒体想要採访你。”
“那就安排一间会议室,让他们进来吧。”
“行!我马上就去!”
员工向方元投去崇拜的目光,隨即赶忙转身让大家准备起来。
方元整理了一下衣服,心想时机到来,可以再给《大空头》增添热度。
虽然现在,《大空头》的热度已经爆炸。
但如此好的机会,怎么能不蹭呢?
方元一路走过办公区,公司员工看见他, 纷纷起身鼓掌。
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项目是老板力排眾议,最终促成。
而《大空头》里对次贷危机的爆发预言,堪称惊艷。
现在,已经无人担心《大空头》会不会亏损。
唯一剩下的悬念只有,票房究竟会达到怎样的程度。
会议室,採访开始。
记者:“方元先生,很多人认为这是一部『危言耸听』的电影,请问您此刻有什么感想?”
方元:“现实远比电影更加残酷,说实话,我寧愿自己错了。这不是一部我们『希望』成真的电影。我们只是把那些被忽视的风险拍了出来,但可惜在事情真正发生前,没人愿意相信。”
记者:“华尔街和主流媒体都认为你们的预测毫无依据,现在危机爆发,您是不是感到窃喜?”
方元:“我们不是在证明自己有多聪明,而是想让大家看到,金融体系的问题早就有跡可循,只是没人愿意正视。华尔街的傲慢、监管的失职、眾人的盲目乐观,共同促成了这场灾难。”
记者:“请问在此之前,您是否收到来自华尔街的威胁或压力?似乎很多专业人士都认为您是在製造不必要的恐慌。”
方元:“我確实在网上看到了来自许多人的建议,比如『別把金融业拍得太黑暗』、『市场会自我修正』。现在回头看,这些『建议』恰恰证明了问题所在。”
记者:“现在危机爆发了,您觉得这部电影能改变什么?大家会因此反思吗?”
方元:“我希望它能让大家更警惕,但说实话,未来可能还会有新的泡沫,关键不是会不会再发生,而是我们能不能记住教训……”
记者:“最后一个问题,您现在最想对那些之前质疑该影片的人说什么?”
方元停顿片刻,面对摄影机露出微笑:“我想说,现在你们信了吗?”
全场沉默,隨后爆发出热烈掌声。
此时此刻,艺术已成。
……
当天採访结束,记者会內容被广泛报导。
聚光灯影业即將上映的电影《大空头》,从“危言耸听的虚构作品”变成“预言现实的警世之作”。
华尔街部分人士开始公开承认“电影確实揭露了问题”,但更多人选择沉默。
虽然该影片还未上映,但已经有成为文化符號的趋势。
不过让方元没想到的是,这部电影的影响力,远比他自己想像中还要更大。
首先是有经济论坛向他发出邀请,討论金融监管改革。
方元人都麻了。
我一个拍电影的,懂什么金融啊。
甚至於,就连国內都给他打来电话。
这天,韩三石韩董无比感嘆地说:“方导,我知道你是个天才,但没想到你对金融方面的见解也如此厉害。”
方元:“……”
我说自己只是碰巧预见,你们信吗?
好吧,我也不行。
那就隨你们怎么想,反正只要对电影票房有利就行。
不过……
“韩董,你今天打来电话,应该不是只想夸夸我吧?”
“哈,你果然聪明,其实是这样的,上面想听听你有什么想法。”
“想法?”
“没错,这次米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海啸,已经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剧烈动盪,你觉得接下来还会如此发展,我们又该做些什么?”
“啊!”
方元傻眼了。
不是,这么重要的事,你来问我?
我算哪根葱啊!
方元感觉自己额头上的冷汗都要流下来了。
没办法,他只能聊聊米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存在的问题。
这家创立上百年的全球性投资银行,几年前还曾被授予最佳投行。
不过在金融海啸中……
嗯,死得很惨。
韩三石听完方元的预测,整个人都懵了。
“不是,方导,真的假的?那可是雷曼兄弟啊。”
方元破罐子破摔:“反正在我看来,作为这场次贷危机中主力券商的他们风险很大,你隨便听听就行了。”
说完,方元掛断电话。
他实在不敢再说太多。
主要是事情太大。
他一个小小的导演,还是不要牵扯过多为好。
然而在几天后,《大空头》首映礼上。
放映厅內出现很多不请自来的金融界大佬,个个资產破亿的那种,同时手中还管著几十上百亿美元的业务。
他们看起来样子非常认真,甚至隨身带著移动笔记本。
不像是来看电影的,反倒像是来学习的。
方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