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別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是一篇不朽的长篇敘事诗。
不过大部分人,只知道开头和结尾几句。
白乐天行为癲狂,痴迷於诗歌创作,自称“全长安最厉害的诗人”,带有少年般的骄傲与天真 。
他为了写诗甘愿担任观察皇帝起居的閒职,甚至爱上自己诗中虚构的人物。
耗费三年心血创作《长恨歌》,他认为这首诗將成为“千古名篇”。
他坚信玄宗与贵妃的爱情是真实的,但妖猫的復仇逐渐揭露了权力阴谋下的虚偽,导致他陷入信仰崩塌的痛苦。
但本质上,他的执念既是对诗歌完美的追求,也是对盛唐幻象的迷恋。
最终,他接受了权力与爱情的虚偽,但仍以《长恨歌》为贵妃“再活一次”,也是为大唐“再活一次”。
对於陈楷歌来说,这样的故事,完全戳中了他的內心,充满浪漫主义风格。
所以,吟诗小达人之前看完剧本,很快选择答应方元担任该片导演。
不过即便是他,也不知道《长城》究竟会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妖猫传》片尾彩蛋,空海出现在长安,时间点是安史之乱。
其实很不正常。
空海在正片中和白乐天共同寻求真相,距离安史之乱爆发隔了至少40年!
可空海的容貌,完全没有任何变化,依旧是那般年轻的模样。
如果说白乐天则象徵感性与执念,那么空海则是代表理性与超脱。
严格来讲,《妖猫传》发生时间节点,並非唐末。
但在空海的眼中,一个王朝盛世崩塌的瞬间,便已经开始走进坟墓。
因为这个世界不一样。
“要开始了。”方元看向大银幕。
原版《妖猫传》的空海,是一个日本僧人。
但方元將其重新设定改编,空海现在是一个充满神秘感的本土流浪僧人。
不过在《长城》正片中,空海並未出现。
只是有所提及。
故事开始於西北边境传来牧民失踪的急报。
汴梁钦天监夜观星象,发现“荧惑守心”凶兆。
军师王冼结合《山海经》记载,推断六十年一现的饕餮即將甦醒。
而这本《山海经》和其他版本不同,是王冼小时候,一位年轻流浪僧人交给他的。
王冼做出推测,北宋朝廷漕运贪污导致“礼崩乐坏”,引发天罚。
与此同时,伴隨著王冼的讲述。
影片通过水墨动画,展现饕餮从地脉中破土而出的过程。
其形象参考《山海经》“目在腋下”的记载,兽群行动如黑潮涌动,呼应“贪慾吞噬万物”的隱喻。
从这里开始,《长城》便和原版完全不同。
没有歪果仁,只有纯正的华语奇幻史诗!
冯裤子坐在不远处,仅仅只是一个开篇,便让他眼神复杂。
因为他想起了自己的《夜宴》,与《长城》相比,完全就是反面教材。
一个是参考西方经典戏剧,一个是根植本土文化。
结果,《夜宴》画虎不成反成猫。
《长城》则是让大家不自觉,便生出很强的共鸣,看得津津有味。
甚至连参加首映礼的那几个歪果仁,都不时发出惊嘆声。
“片商吗……”冯裤子一眼便注意到那几个歪果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