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不是导演的功劳啊,应该要感谢方元老师。】
【为什么?这部电影和方导有关係?】
【不是,你连这都不知道?根据小道消息,《功夫之王》原本是想找一个年轻歪果仁来饰演主角。】
【啊?那程龙大哥和李连节岂不是配角?】
【对呀,也不知道当时製作方是怎么想的,好不容易把这两位请来,结果让他们演配角?幸好有方导插手,不然你们以为会看到这么爽的功夫片吗?】
《功夫之王》的故事剧情,其实並非该片的重点。
就是讲述了一个,两代功夫之王传承与竞爭的故事,同时还加上了闯塔式套路。
对於传统华语功夫片来说,“闯塔桥段”可谓层出不穷,但又让人津津乐道。
比如《少林三十六房》,主角为报仇,需通过少林寺三十五房武学考验,每房代表不同功夫流派,最终自创第三十六房。
很多人不知道,《少林三十六房》当初在欧美的影响力,甚至超过《少林寺》,成为传统武术教学的参考范本。
然后还有《黄飞鸿》、《精武英雄》、《霍元甲》等等,都有“闯塔桥段”。
方元並未做出什么太大的创新,就是將传统功夫片的优点,稍微改了改加进《功夫之王》。
毕竟,这个项目的核心,只有程龙和李连节。
观眾走进电影院,也不是来看你有多好的创新,多么复杂精彩的剧情。
他们只想战斗爽!
所以,方元从一开始,就想著將《功夫之王》的剧情儘量简单化。
现在看来,效果果然不错。
90分钟的电影剧情,程龙和李连节从头打到尾,最多在中间加上了像刘艺菲这样的配角,作为绿叶稍微点缀一下。
《功夫之王》首日破亿,有很大部分,就是因为这点。
当然,方元同样有功劳。
第二天,他让华星影视传媒帮自己收集的调查报告,很快送到他手里。
看完之后,方元心中瞭然。
“原来是这样……”他有些感嘆。
他小瞧了自己的號召力。
或者说,小瞧了程龙+李连节+方元的化学反应。
两位功夫巨星,一位全球知名导演编剧。
產生的威力,何止1+1+1=3?
“原时空,《功夫之王》海外口碑还行,但在国內差评如潮。”
“但这一世,我对剧本进行了大改,就连主角都换人了。”
“可以说完美符合观眾的预期。”
此时此刻,方元已经搞明白了《功夫之王》为何能够首日票房破亿。
良好的口碑是一方面。
其次,就是加上他在內的三位话题中心同时参与一个项目。
无论是方元,还是程龙,亦或者李连节。
都可以凭藉自身,撑起一部电影。
结果,《功夫之王》一次性包含了他们三人。
这不爆谁爆啊?
但……
“有点危险啊……”方元眉头微皱。
因为《功夫之王》首日票房破亿,严格来说不是依靠影片本身的质量。
而是……
流量!
方元就不说了,程龙也不说了,李连节就更不用多说了。
他们三人,都是隨便一条新闻都能上热搜的程度,流量绝对远超內娱所谓的一线明星。
可方元有些担心,《功夫之王》会导致流量至上的时代,提前到来。
而在接下来的几天,《功夫之王》的热度节节攀升。
首日破亿,第二日8000万,第三日依旧8000万,第四日稍微有点跌落,但也有单日7000多万票房。
按照这样的趋势来看,《功夫之王》国內票房,岂不是能破10亿!?
眾多影视领域资深从业人员都要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