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发行渠道上,还是和好莱坞六大没法比。”方元沉思著。
根据前段时间,从《超能失控》的海外发行数据来看。
聚光灯影业自己搭建的宣发网络,依旧存在很大的不足。
倒不是经验问题,而是时间上还有欠缺。
无论是华纳,还是福克斯,亦或者派拉蒙,人家都是成立將近百年的电影公司。
迪斯尼这种就更不用多说了。
他们的全球发行网络,那是经过无数次市场验证打磨出的黄金体系。
从各大洲的主流院线到遍布角落的艺术影院,每一个节点都牢牢掌握在手中,像一张密不透风的巨网,將好莱坞电影的触角延伸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更別提,他们还和全球各地的发行商、影院线、媒体平台都有著根深蒂固的合作关係。
小公司需要费尽口舌爭取的资源,六大高层一个电话就能轻鬆搞定。
数十年积累下来的人脉与资源壁垒,短期內根本无法撼动。
无论是北美、欧洲这些电影市场的核心区域。
还是南美、非洲这些正在崛起的新兴市场,
甚至是一些偏远的小国家和地区。
都能看到他们发行的电影身影。
这种近乎无死角的覆盖能力,是聚光灯影业目前远远达不到的。
再加上经验丰富的强大宣发团队,可以使其精准分析定位不同地区观眾的喜好,制定差异化的发行策略。
还能凭藉对当地文化、政策的深刻理解,规避各种潜在风险,让他们的电影在每个市场都能实现收益最大化。
从影片定档前的市场调研、宣传物料的精准投放,到上映时的排片协调、票房数据实时追踪,再到后续的版权分销,每一个环节都衔接得严丝合缝,效率高到令人咋舌。
很多人都觉得,好莱坞电影基本都是那一套东西,换汤不换药。
看多了就没什么意思。
然而,没意思就是最大的意思。
寧愿不犯错,也不会隨便更改他们的节奏。
简单来说,就是取最大公约数。
少部分人的喜好,压根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中。
只要大部分观眾觉得有意思,那他们就能赚钱!
从某种程度来说,大多数好莱坞电影,其实都是“主旋律”类型。
特別是原创大片,好莱坞製片厂都会儘量选择稳妥。
往往都是“拯救世界”之类的东西,亦或者再加上family(家庭)。
毕竟这种主题,一般不会出错。
不过像《黑暗骑士》这种本身有ip限制的改编除外。
“看来,还是得找人合作。”方元指尖轻叩著桌面,眼神里闪过一丝决断。
凭藉聚光灯影业自身,確实很难在全球发行上做出实质性突破。
即便这两年大部分盈利都投入其中。
但除了北美本土,其他地区票仓始终难以打开局面。
发行影片表现平平,未能形成持续的票房爆发力,投入与產出不成正比。
毕竟,难以获得单个地区的优质排片资源,票房自然不尽如人意。
这种事其实很复杂。
有资源、人脉、金钱等方面的种种因素。
“不过,就算是合作,也得找一家靠谱的合作伙伴。”方元脑海中闪过几个目標。
除了好莱坞六大之外,能拥有全球发行能力的公司,其实数量不多。
並且,方元想要的不是只有这一次合作。
而是长久的合作。
特別是圣诞节上映的《瞬息全宇宙》,更加需要强大的全球发行渠道支持。
如今《科洛弗档案》,其实是预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