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奥斯卡一个好莱坞行业颁奖活动,能够在全世界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第一,奥斯卡的影响力本身就依附於好莱坞在全球电影產业中的绝对主导地位。
简单来说,好莱坞是全球电影產业的“规则制定者”,奥斯卡就是“行业標杆”的具象化。
获得奥斯卡提名或奖项的作品,往往会成为全球电影人学习的“范本”。
例如《教父》的敘事节奏、《阿凡达》的特效技术、《寄生虫》的类型融合。
间接推动全球电影產业向好莱坞的“標准”靠拢。
第二,电影是文化传播的核心媒介,好莱坞电影长期以来都是“软文化输出”的核心渠道。
奥斯卡则是这种“文化输出”的官方背书。
对非英语国家而言,本土作品获得奥斯卡,如霓虹的《入殮师》,往往被视为“文化被全球认可”的標誌,这种“对奥斯卡的嚮往”,进一步反过来巩固了奥斯卡的全球影响力。
第三,奥斯卡在全球化的传播布局,堪称极致。
奥斯卡颁奖礼通过全球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视台、流媒体平台同步直播。
会根据不同地区的文化习惯调整转播內容,比如添加本地化字幕、邀请本土明星担任解说,让全球观眾能“同步参与”这一盛大事件。
本质上,奥斯卡是一个工具。
它將好莱坞的“行业標准”转化为“全球共识”,將“文化输出”转化为“全球关注”。
奥斯卡並非天生就拥有极强的影响力,而是依託好莱坞的產业霸权,米国的文化软实力。
最后通过“专业的评选机制”和“娱乐化的传播策略”,最终成为全球影视行业的“风向標”。
哪怕非英语国家的观眾不认同其所有评选结果,也无法忽视它对全球电影產业、文化审美的深刻影响。
所以,方元即便看不上奥斯卡,在当下也不得不通过奥斯卡,达成自己的目的。
《瞬息全宇宙》主要演员全是华人,讲述的话题也是贴近米国社会的病症。
別问,问就是歧视。
而从电影艺术上来看,该片同样堪称剑走偏锋,属於大家从未见过的东西。
这也是为何原时空《瞬息全宇宙》能在奥斯卡大获全胜的原因。
除此之外,好莱坞內部也很有默契。
每一届奥斯卡,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推高其热度。
特別是入围名单公布之后。
毕竟这样,大家各自的电影,票房也会有所增长。
方元不会打破这样的默契。
相反,他还会进一步参与到其中。
就像今天,他破天荒参加了一档知名脱口秀节目。
节目中,方元大谈特谈此次奥斯卡,《瞬息全宇宙》的野心。
他要再造当初《无间行者》的奇蹟。
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小孩子才做选择,我全都要!
当然,聪明人都很清楚,这是不可能的。
毕竟奥斯卡又不是给你一个人开的。
更別提你还是个外人。
不过这样的宣传效果,確实非常不错。
《班杰明·巴顿奇事》、《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等其余入围影片的发行方看到方元的態度,也转眼开始了各自的宣传。
於是,全球影坛以及娱乐媒体,都纷纷討论起本届奥斯卡的激烈竞爭。
甚至连“十年內最具含金量的一届奥斯卡”都喊了出来。
“这样一来,应该可以稳住后续票房增长。”方元看著全网铺天盖地的各种报导,脸上忍不住露出笑容。
当下,奥斯卡热度越高,《瞬息全宇宙》的长尾传播力就越高。
长尾传播力越高,票房自然也就越高。
没办法,从商业性来看的话,《瞬息全宇宙》和《阿凡达》绝对无法相提並论。
所以他只能剑走偏锋。
而对於影迷粉丝来说,他们那叫一个兴奋。
很多人都不清楚奥斯卡里面的猫腻。
看似为了行业发展和电影艺术,实际背地里全是生意。
因此,很多人都对奥斯卡格外推崇。
即便是最严格的电影爱好者,也不会质疑奥斯卡的含金量。
至少在这个时代是这样。
不过,在好莱坞业內看来,他们只觉得方元疯了。
“各位,你们看了最新一期晚间脱口秀了吗?方元导演这也太疯狂了吧?”
“是啊,他竟然还想再拿一次最佳影片,他以为他是谁?”
“不不不,他想拿的不仅仅只有最佳影片,还有最佳导演,就像几年前的《无间行者》。”
“呵,天真的年轻人,他不会以为奥斯卡真只看电影质量吧?”
……
说实话,业內看见方元的口出狂言,都很是意外。
在大家看来,今年最具竞爭力的,应该是派拉蒙和华纳的《班杰明·巴顿奇事》。
而方元的意思则很明显。
他要以一己之力对抗两家巨头!
虽然聚光灯影业確实很强,《瞬息全宇宙》的票房也非常恐怖。
但你也不能这么疯啊。
奥斯卡从来都不是以票房为主。
除非你能获得其余好莱坞巨头的支持。
但这怎么可能?
现在谁都知道,方元將好莱坞六大,几乎全都得罪了一遍。
特別是华纳和派拉蒙。
你抢走了人家两个10亿美元级別的项目。
人家这次不把你往死里揍,你还真当好莱坞巨头是hello kitty?
其实,方元也不知道《瞬息全宇宙》在本届奥斯卡能够获得什么奖项。
倒不是因为《班杰明·巴顿奇事》,而是《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所有人都小瞧了这部小成本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