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只是华星用来投石问路的工具罢了。
……
《乡村教师》首映日。
今年刚考上燕影管理系研究生的郭凡,踩著冬天没化尽的薄雪,特意提前半小时来到影院。
排队时他不停搓手取暖,有些意外观眾会这么多。
“看来国內喜欢科幻的人还是挺多的嘛。”
郭凡有点小开心。
因为他就是一个科幻爱好者。
不过可惜,他大学时读的是法学。
直至几年后,他才真正確定了自己的道路。
他想要拍电影!
所以决定报考燕影管理系研究生。
“也不知道方导和张导的第三次合作,会带来一部怎样的电影。”郭凡轻声嘀咕著。
从《长城》开始,再到奥运开闭幕式,然后是现在的《乡村教师》。
前两次合作,方元和张一谋都没让大家失望。
郭凡相信这次也一样。
甚至对网上说什么,小成本科幻片没什么看头的言论,嗤之以鼻。
因为他看过这部电影的原著。
很清楚翻拍电影的话,压根不需要多少製作成本。
“时间到了。”郭凡看了一眼手錶,走到检票口,然后找到影厅和座位。
他环顾四周,发现整个影厅几乎坐得满满当当。
看来方导和张导的號召力確实够强。
又过了一会儿。
影厅內灯光熄灭,大银幕缓缓亮起。
不过周围观眾的窃窃私语,依旧没有停止。
很简单,虽然该片有方元和张一谋强强联手,但“华语科幻”的標籤,让大家不怎么重视。
更別提,从预告片来看,製作投入也很普通的样子。
所以,大家只是抱著对方元和张一谋的好奇,购买了电影票。
压根不打算认真看。
但郭凡很认真。
因为看过原著的他,很清楚这部电影,远远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
就是不知道,方导和张导会怎么詮释这个故事的內核。
影片开场,是一间熟悉又略显破旧的乡村教室。
孩子们充满求知慾却又带著几分懵懂的眼神,瞬息就抓住了大部分观眾的注意力。
尤其是那些来自农村或对乡村生活有一定了解的观眾,仿佛一下子就被拉回了自己的童年时光,记忆的闸门被猛地打开。
而隨著剧情不紧不慢的推进,影片主人公面临的重重困难开始逐一展现。
故事主要发生在大西北的偏僻农村。
这里环境贫瘠,村民们思想愚昧,会卖掉扶贫设备去大吃大喝,或者把地卖给重污染工厂,还会拆校舍的掾子木去修老君庙。
主人公李宝库为了说服家长让孩子继续上学,在泥泞的山路上奔波,磨破了嘴皮子,却依然遭到拒绝。
看到这里,不少感性的女观眾眼眶都红了。
很快,大家又知道了作为乡村教师的李宝库,身患肝癌。
但他却选择將工资用来资助学生。
他深知自己时日不多,想儘快把有限的学识传授给孩子们。
银幕里,李宝库扶著墙走进破烂不堪的教室,每一步都带起轻微的喘息。
他左手攥著个布包,右手按在肝区,手指关节泛白。
镜头顺著他的手往下,地面上落著几滴暗褐色的血珠,很快被尘土盖住。
他把布包放在讲桌,里面是皱巴巴的课本和半截粉笔。
抬头时,烛火刚好晃了一下,照出他蜡黄脸上的汗珠,顺著沟壑往下滚,砸在课本封面上,晕开一小片湿痕。
下面,孩子们坐得笔直,补丁裤子磨得发亮。
最小的娃把下巴搁在课桌上,盯著老师的脸,眼神里藏著不敢问的担忧。
李宝库拿起粉笔,手腕抖了两下,才在黑板上写下“力与加速度”。
粉笔灰落在他袖口,他咳了两声,声音哑得像破锣:“昨天教的,再背一遍。”
没人应声,后排的男孩偷偷抹了把眼睛。
大家都知道,李老师生病了。
但依旧坚持给他们上课。
这时,李宝库突然提高声音,肝区的疼痛让他身子晃了晃,却硬是撑著讲台站直:“背!”
“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
孩子们的声音涌出来,带著西北方言的腔调,参差不齐。
镜头慢慢拉远,校舍的轮廓渐渐融进夜色,只有童声还飘在空气。
看到这里,影厅里的呼吸声仿佛都轻了几分。
前排几个观眾悄悄抬手抹了抹眼角,连原本偶尔翻动爆米桶的声响都彻底消失。
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锁在银幕上,捨不得移开片刻。
不过也有一些观眾心中泛起疑惑。
不是说科幻片吗?
这也没啥科幻元素啊。
而也就是这时,伴隨著镜头的不断拉远,大家忽然发现不对。
因为镜头拉远的速度开始变得越来越快。
直至离开地球,飞向太空、然后是太阳系、掠过土星环的冰晶碎屑,穿过小行星带的碎石洪流,最终在一片漆黑的星海中停下。
这一刻,影厅內所有人都傻眼了。
只见大银幕上,数万艘碳基文明战舰呈楔形阵列推进,银蓝色能量护盾在舰体表面流动,如同一群发光的钢铁巨鯨,在漆黑星海间掀起遮天蔽日的壮阔波澜。
它们沉默而威严地划破宇宙尘埃,舰群所过之处,连星光似乎都被这股集群的力量吸附。
庞大的舰体与纤细的能量流光形成强烈反差,既透著令人心悸的压迫感,又藏著精密到极致的科技美感。
这幅超越眾人想像的画面,让刚才还在抹眼角的观眾瞬间僵住,瞳孔里只剩这星海间的震撼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