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书写的明明白白,是熙和帝看重苏润才能,希望他日后能全心全意为国效力,这才將公主下嫁,而不是让苏润上门当駙马。
说白了,是皇室看重苏润能力,所以才以赐婚的方式拉拢他。
苏润固然藉助这场婚事得利,但主导权却一直在他手上。
连带著苏润任职少詹事,也是为了让他站队太子,潜心辅佐。
传臚大典这一出大戏,各种拔擢,都是因为皇室想拉拢苏润。
翰林院学士古策,心中那点不爽,立刻烟消云散:
大炎都是他们赵家的。
駙马当个四品官,好像也不是什么大事。
与此同时。
见风使舵的百官,立刻重新估量了对苏润的態度,並將苏润划分为『不可得罪』的行列。
连带著与其交好的玉泉六子,都被重新审视价值。
感受到周边投来的灼热视线,张世不由得苦笑:
子渊这可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当年的迴旋鏢,还是打了回来!
在满朝文武各怀心思的情境下,苏润从容不迫的领旨谢恩。
至此,插曲终於结束,传臚大典回到正轨。
熙和帝对著新科进士们说了些鼓励之言,便带著太子先走了。
玉泉六子和探萧均依照礼节,退出太和殿。
这些新晋进士们或许没有听到唱名。
但方才从殿中传出的几道封赏圣旨,经过殿外鸿臚寺小官的重复,他们全都听的一清二楚。
还没有正式踏入官场,玉泉六子却已经將他们远远甩在身后。
些许差距,会引起人的妒忌,但巨大的鸿沟却会让人生出敬佩。
因此,徐鼎几人从踏出太和殿的那瞬间,就收穫了眾人或羡慕、或討好的目光。
梁玉的位置在最后一个,但官位在六人里却是最高那一档。
故他一路走过去,接收到了所有进士艷羡的眼神。
梁玉骄傲的像只伸长脖子的大白鹅:
选择大於努力!
跟著子渊走,闭眼都不掉沟!
眾人各归各位。
跟著便是插、观榜、打马游街。
一甲三人可插披红。
但除了状元外,其余进士都是簪彩。
苏润將大红戴在身前,又將金质银簪簪在耳侧,一派意气风发之態,看的司彦忍不住打趣:
“子渊,你看著还挺有几分新郎官的样子!”
萧均身为探,方才在殿中却成了背景板。
但他依旧心態平和,面带浅笑,身上那股谦谦君子的气质一如既往:
“子渊,恭喜了!”
古人云:人生四大喜,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烛夜,金榜题名时。
苏润今日先是金榜题名得了状元,又得了熙和帝的赐婚圣旨,双喜临门。
闻言,他喜笑顏开的回覆:
“同喜同喜!”
跟著,还吹了个口哨,吊儿郎当的哼哼:
“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打开了家门咱迎春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