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平帐大师
修正像是一个框,什么都能往里装这一概念的扩散,在科技领域激起千层浪。
《科技前沿》今日头条版面以粗体黑字刊出醒目报导:
近期,全球多个实验室报告称,前沿科技项目在关键阶段频繁遭遇“技术回溯”现象超导材料研究中,已突破的临界温度指標突然回落,人工智慧领域,深度训练的模型参数无故重置,基因编辑实验数据离奇丟失,精密仪器出现无法解释的故障。
儘管学界通过研討会与论文发布,从设备老化,程序漏洞,环境干扰等常规角度给出系统性解释,但“修正现象”这一概念仍在网络引发持续热议。
社交媒体成为观点交锋的主战场。
热搜榜单上。
“修正现象真实存在”“我的发明被修正了”“人类科技是否被锁死”等话题轮番登顶。
支持者在论坛建立专题板块,整理数百起技术异常案例,试图构建“科技发展限制机制”的理论框架。
反对者则製作讽刺表情包,將修正调侃为“科研界的玄学补丁”,批评这是“失败者的藉口”。
媒体对“修正现象”的报导呈现两个类別。
《科技日报》深度访谈数位匿名科研人员,其中一位参与超导项目的研究员透露“我们的团队曾在2022年成功实现室温超导,但实验数据在一夜之间全部变成乱码,
价值干方的实验设备也莫名损坏。”
某ai公司ceo在会上公开表示:“我们训练出的强人工智慧模型,在即將突破奇点时,核心代码自动崩溃,所有训练进程归零,就像被强制执行了系统重置。”
与此同时,关於“修正背后操控者”的猜测甚囂尘上。
科技专栏发表文章《修正背后的操控者是谁?》,提出三大假说。
未来人类为维护时间线稳定,通过跨时空干预锁死科技上限,高维生物將人类文明视为实验样本,修正作为“系统维护”手段,甚至有人认为地球是虚擬世界,修正是防止程序崩溃的“自动补丁”。
某国家级实验室主任在学术会议上公开驳斥:“目前所有“技术回溯”案例都能用现有理论解释,真正的科学突破需要长期积累,不应將短期挫折归咎於未知力量。”
网络上也出现尖锐评论。
“当科学解释不了失败,人类就发明了修正。”
“根据nicto观测数据,修正现象並非隨机,它似乎遵循某种『科技发展閾值』,一旦某项技术超越当前时代太多,就会被强制回调,那些自称被回调的,你们自问一下,你们配吗?”
“这完全是倖存者偏差!科技研发失败很正常,不能把所有失败都归咎於修正。”
“一下子冒出这么多人出来说自己科研有突破,我怎么不知道科技发展到这个地步了?”
“挺有意思,这下子有理由说研究为啥没有成果了,我有预感,那些骗科研经费的肯定会变多。”
“我懂,是这样对吧,第一阶段我们宣布要攻克世界级难题!先立一个宏大但模糊的目標,爭取经费,第二阶段,研究遇到了一些『预期內的技术瓶颈”,第三阶段,我们取得了重大突破!只不过—触发了修正。”
“还用修正?现在不就是这样?”
在媒体与学界爭论不休时,普通民眾也捲入这场討论。
短视频平台上,up主发起“修正与日常生活”话题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