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工作比较枯燥,经常要对著电脑校对古籍释文,年轻人能耐得住性子吗?”
钱深认真地回答:“我在校图书馆做过两年古籍编目助理,已经习惯这类工作。”
“那正好,试用期三个月,转正后按事业单位標准定级。”
负责人说完,从一旁取出一份合同,轻轻推到钱深面前:“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钱深接过合同,有些恍惚,没想到一切进展得这么快,都没问什么问题,自己昨晚熬夜进行的一些准备也都没用上。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鼓起勇气说道:“我很好奇,为什么会选我?我查过资料,特古所通常不招应届生。”
“確实如此,不过最近情况有些变化,先问你一个问题,你认为特古所招聘的要求是什么?”
“有扎实专业背景的研究人员?”钱深思考了一下,谨慎地回答,声音中带著一丝不確定。
“对,但也不完全对,每年歷史考古专业的毕业生很多,但真正適合我们工作性质的却很少。”他指著档案说道:“你的成绩单显示,除了专业课外,你还选修了文献学,古文字学和档案管理,这种复合型知识结构正是我们需要的。”
“可这些课程很多同学都—
“不止如此,你在实习期间,参与整理的瓷器目录获得了『优秀实习生”称號,评语里特別提到你『工作细致,善於发现文献中的细节差异』。”
钱深有些惊讶:“您连这个都知道?”
“正规招聘流程,我们还联繫过你的导师张教授,他评价你『沉得下心做基础工作”,这点对文献整理尤为重要。
“最近我们在推进几个大型文献整理项目,急需像你这样能静下心来做基础工作的年轻人。”
钱深:“所以是因为—”
“专业匹配,加上基础素质达標,从多方角度,我们最终选择了你。”他敲了敲合同,“当然,最终要看你自己愿不愿意从最基础的文献校勘做起。”
钱深低头,注意到合同上实习期工资一栏的数字比预期高出不少。
钱深离开后,他们又开始为其他人进行面试。
最近特古所一直都在增加招聘岗位,面向各种人才。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暉透过窗户洒在走廊上。
负责人整理好一沓面试资料,轻轻即响了走廊尽头的所长办公室。
“进来。”
李建业正在审阅项目报告,桌上堆满了文件,他示意负责人把资料放在一旁的空位上,目光依然专注在手中的报告上。
“这批应届生整体素质不错。”负责人匯报导。
“哦?有特別值得关注的吗?”
“有几个,比如这个钱深,专业成绩排名前列,实习评价优秀,就是研究经验稍显不足。”负责人指著资料中的一份说道。
李建业拿起档案,简单瀏览了一下,目光在钱深的信息上停留了片刻。
然后又简单询问了一下招聘工作进度,等人关上门,李建业才拉开右手边的抽屉。
里面躺著一份没有封面的文件夹,他翻开第一页,上面是钱深的照片和个人信息,右上角盖看“观察对象”的红色印章。
隨后,他將文件放回保险柜,然后拨通了內线电话。
“嗯,已经入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