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回忆录
瓦莱托镇公共图书馆,
夕阳透过高大的窗户,斜斜地打在橡木长桌和埋头书册的三人身上,在地上拖出长长的影子。
玛丽昂,团队里的资料分析专员,刚刚將一本厚厚的地方资料集放回书架,口袋里的电话就震动了起来。
“玛丽昂。”电话那头是领队勒克莱尔的声音。
玛丽昂安静地听著,不时简单地“嗯”几声,目光不自觉地投向窗外远处被丘陵遮挡的旧城镇遗址方向。
片刻后。
通话结束,她站在原地,微微出神。
“怎么了,玛丽昂?”旁边正在整理一泛黄旧报纸的卢卡抬起头,“领队那边有发现?看你这表情,不会是挖到金条了吧?”
眾所周知,德军遗產中金条是找不完的。
“不是金条。”玛丽昂把勒克莱尔的话复述了一遍,“可能是和歷史真相有关的东西,一件东方的青铜器,上面的符號有些特殊。”
“和歷史真相有关?”卢卡瞪大了眼睛,“那青铜器什么样?拍照片了吗?符號是啥?申骨文?还是那种方方正正的字?”
她把手机屏幕转向队员,上面是勒克莱尔刚发来的几张缩略图预览。
昏暗的光线下,一片青铜残片躺在焦黑的泥土里,其中一角被清理出来,露出深暗的底色和几道充满异域风格的符號刻痕。
旁边是它和一堆融化变形的金属碎片的对比照片。
卢卡拿过玛丽昂的手机,手指放大图片,眼晴几乎贴到屏幕上:“上帝啊—这符號这风格—”
“这运气——”他抬头看向玛丽昂,眼睛里是毫不掩饰的震惊和狂喜,“我们才来几天?这这简直是玛丽昂点点头,接过卢卡递还的手机。
运气?
玛丽昂心里闪过一丝疑虑。
勒克莱尔那句“保存状態很怪”在她脑海里盘旋。
那堆融化的垃圾和这片相对完整的青铜对比太刺眼了。
她环顾看这间小镇图书馆的阅览室。
“现在我们的任务不变,继续在镇上找线索,他们挖出来的东西,需要背景信息去佐证和丰富它的来歷,这很关键。”
卢卡也重新看向桌上那堆旧报纸:“如果那东西真的是那支德军运输队留下的,能找到更详细的本地记录,说不定能知道他们从哪弄来的,或者他们当时为什么单独处理它?”
他们在这里泡了快两天,翻遍了能找到的所有关於二战末期的本地记录。
瓦莱托镇太小,关於战爭歷史的记录也不多,主要依靠一些战后重建时收集的零散回忆和剪报。
收穫不能说没有,但都是些碎片化的背景信息,德军何时短暂驻扎,抵抗组织的零星袭击,那场毁灭性的大火,关於那支神秘的运输队,关於他们携带的东西,几乎是一片空白。
三人再次翻动旁边桌子上管理员帮忙找出来的一小私人捐赠的文献。
这些东西大多杂乱无章,是一些本地居民留下的回忆录,日记或者家族记录,都未经系统整理。
“我们这边好像真的挖不出什么新料了。”卢卡有些泄气地坐回椅子,“都是些重复的內容,领队他们倒是撞了大运。”
玛丽昂走到卢卡刚才整理的那堆文献旁,目光扫过那些发黄髮脆的纸页。
拿起一盒標记著“杂项手稿(未整理)”的褪色纸盒,准备做最后的例行检查时。
她注意到底下压著一本用硬卡纸做封面的册子。
“?这盒子我之前看过一遍,好像没有这个本子?”卢卡有些异。
本子很薄,封面是磨损严重的硬纸板。
她抽出来,拂去表面的灰尘。
封面上用义大利文写著:“我记忆中的战爭岁月一一洛伦佐·罗西”。
这不是印刷品,而是一本手写的备忘录。
用的是那种老式的,带横线的学生练习本纸,字跡是蓝黑色的墨水。
字跡不算漂亮,但很用力。
她翻开第一页。
作者在序言中说明,他的目的並非详述血腥的战爭过程,而是记录战爭对普通社区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影响,特別是他失去的童年乐园和邻里的故事。
回忆录详细描述了洛伦佐·罗西的成长环境。
大部分內容確实围绕战时生活的艰辛,小镇氛围的变化以及特定人物的命运展开。
大段敘述了全家及村民如何在山区辗转躲避搜捕和空袭的艰辛与恐惧,家中父母如何带看年幼的弟妹艰难度日,东躲西藏。
而他自己,如何在目睹德军暴行后,於1943年秋冬之际,毅然决然地加入了活跃在托斯卡纳山区的游击队组织。
回忆录的主体內容正是围绕著他在1944年整年参加的游击战斗。
1944年春:我们在阿尔诺峡谷伏击了德军的补给队,缴获了两车弹药战友马里奥中弹牺牲埋葬他的夜晚,我第一次感觉死亡的冰冷离我那么近1944年夏:·—炸毁了佩萨附近的铁路桥,那声巨响迴荡了很久成功延缓了德国佬的速度··行动中我们救下了几个差点被绞死的村民·
1944年秋:在瓦利亚附近的山林里,我们遭遇了一支下乡扫荡的党卫军战斗异常惨烈,子弹擦著我的头皮飞过最后我们依靠地形优势將他们击退,但我们付出了三人阵亡,五人重伤的代价-我的左臂被弹片划开,伤口很深,还好医治及时,否则·—
阅读到这里,眾人精神一振,
这是一位积极参与战斗,且事无巨细记录行动细节的亲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