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韩爌有些小后悔
不是眾臣多疑,而是朱由校有这方面的“前科”。
弒君谋逆大案是最明显的。
锦衣卫和东厂早就探知到相关线索,也稟明给皇上。
皇上假装不知道,暗地里布下眾多陷阱,张网下鉤,等著有缘人进网上鉤。
薛三省、李宗延和高第这三条胖头鱼还自以为高明,做事隱秘,结果傻乎乎被皇上收网拉钓时才明白。
自己太傻太天真!
皇上太腹黑太心毒。
於是限成了国朝洪武年以后最大的谋逆案。
虽然皇上没有肆意蔓抄牵连,但是杀的文官都是以尚书、都御史、侍郎、学士、郎中为主的高级官员。
地方牵连的都多是巡抚、参政参议、监察御史以及致仕的尚书、侍郎等“名宦”。
朝野上下有多少位这样的人物?
他们都是官宦縉绅的核心和柱石,受这次大案牵连,被一家家的按照户籍纸和族谱诛杀。
这谁受得了。
接著是卖国通贼大案。
这个案子牵扯的人太多了,大小官吏、包括地方士绅,足足超过三千人。案情又异常复杂,牵涉到贪污舞弊、行贿受贿、以权谋私、违禁走私、出卖军情、私通建奴..:
虽然复杂,可都是人精的大臣们很容易就发现,锦衣卫还有平辽都司早就掌握了大量线索,可就是不声。
一直等利用这些通贼官员向建奴传递了错误军情,迷惑他们,牵著他们鼻子走,进而获得了冬季攻势大捷。
辽东胜券在握,这里就开始点名。
利用完后要开始论罪杀人。
卖国通贼案,高官被杀的只有吏部尚书崔景荣等少数几位,被杀得最多的六七品御史和给事中,还有分巡道、分守道这些都察院外派御史。
这些人都是“正道”各党的中坚力量,直接被杀得“人才断层”!
皇上,你这不仅是钓鱼,还用完就甩。
你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心计深沉?
你这样子,我们很难把握!
钓鱼归钓鱼,但听到要举荐一位阁老和左都御史人选,大家还是跃跃欲试。
这可是扩张己派势力最好的机会。
只是谁先开口了?
等了半刻钟,朱由校开口打破了寂静。
“韩老先生,补一位阁老,既是阁老,又是你的助手,你身为总,可以说说你的意见。还有这总宪人选,也尽可以说说。”
韩早就脑子里对这两个人选进行了上百次推敲,心里有了定数。
首先他要考虑己派的利益,也要兼顾自己的利益。
韩有普党背景,跟普商关係密切。
那些晋商从国朝初年就与漠南蒙古各部做生意,赚得盆满钵满,听说最近在努力拓展新客户。
不过韩属於馆阁党,按照朱友霄的叫法,叫建制派。
跟户部尚书李起元、兵部尚书黄克、刑部尚书李养正等人的立场一致。
施政理念是调和阴阳,大事化小,以稳为主。
既不会如东林党那般不跟我一伙就坚决打倒你,也不会阿识奉承,以及大动干戈,激进改革。
韩开口:“皇上钦点老臣说一说,那老臣就拋砖引玉。
老臣在原籍养病期间,多有关切朝廷邸报。皇上运筹惟,在辽东连连大捷,让老臣备受鼓舞。
...老臣细心研读邸报,发现皇上在辽东大捷之前,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那就是理顺財赋,充盈国库!”
眾人一听,神情各异。
难怪你能当首辅呢!
你居然把魏忠贤沿著运河肃清盐政,一路杀头抄家搞来的银子,说成理顺財赋,充盈国库,確实算作睁看眼说瞎话。
可这话有错吗?
没错啊!
至少在场眾人都不能当眾反驳他。
“皇上,老臣以为,此前財赋理顺只是起了一个头,要想国库继续充盈,能够四海晏平,还要继续梳理財赋。
户部的工作就极为重要。
老臣,顾阁老,魏阁老,还有出镇山海关的孙阁老,都不擅长理財,参预机务,財赋这块恐有欠缺,臣恳请皇上,请补户部尚书李起元李尚书入阁,参预机务。”
老狐狸!
你这一手举荐,拉拢了馆阁党眾人,也一举奠定自己在馆阁党带头人的地位。更洞悉皇上要平辽,除了练兵,钱粮是必不可少。
虽然制置司有財政厅,但户部管著米粮田赋,也十分重要。举荐户部尚书李起元入阁,说不定正中皇上下怀。
现在皇上的施政套路,大家都摸到一点头绪。
务实去虚。
皇上为什么这么排斥东林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这帮人嘴炮特別厉害,见谁喷谁,可你要他们办实事,他们除了再喷你一脸口水外,还有可能拆你的台。
左光斗是东林党人,可他在东林党的地位远不如杨涟,名气也没有人家大,为何?
左光斗还愿意做些实事,在水利兴农方面颇有建树,自然在喷人之事上就落於下风。
朱由校点点头:“那左都御史一职,韩老先生推荐谁?”
“回皇上的话,老臣离开朝堂有数年,许多官员都不认识,故而暂时没有合適的人选。”
朱由校转头看向其他人。
“诸位臣工,你们有合適的人选吗?”
顾秉谦眼晴一转,开口道:“臣推举刑部左侍郎王之案,出任都察院左都御史,並举荐他入阁参预机要。”
朱由校笑了,“顾先生取巧,举荐一人,把两件事都应付过去了。”
顾秉谦笑著答:“皇上,臣是直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