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西市口白剐了?
文渊阁,阁老兼礼部尚书魏广微走出自己的值房,在空地上站了一会,翘首倾听了一会远处隱约传来的欢呼声和鞭炮声,笑了笑,转身继续走,进到次辅顾秉谦的值房里。
“次辅,听到了吗?”
魏广微进门就问道。
顾秉谦点点头:“听到了。
京师五城军民百姓们在欢呼,在放鞭炮,庆祝开平大捷。
也好,十几年了,边关传来的都是吃败仗的消息,总算有两回打胜仗的消息,是得好好庆祝一番。”
魏广微在旁边的座椅上坐下,“顾公,这两场大捷下来,皇上的声望如日中天。”
顾秉谦看了魏广微一眼,淡淡地说:“打胜仗是一回事,如何打胜仗又是另一回事。
万历年间,我朝不是也有三大征的大捷吗?
可神宗先帝还不是在国本之爭中,进退两难?”
“顾公说得对。
这两次大捷,都是皇上力排眾议,执意发动的。从钱粮到调兵,从运筹到布阵,都是皇上带著制置司一手包办,跟內阁六部没有任何瓜葛。
关键..”
魏广微身子往前一探,“关键是两次大捷中间,还出了弒君谋逆和叛国通敌两起大案..:”
顾秉谦笑得风高云淡,但没有就这个话题再说下去,而是问起另外的事。
“魏阁老,你怎么有空跑老夫这里来了?”
“扎鲁特部的敖顶,翁吉剌特部的宰赛,巴林部的囊努克,皇上的旨意,册封伯爵位,重新擬定封號,准备敕封仪式。
此事该我们礼部负责,在下就是为这件事来的。”
“区区封號之事,对於魏阁老来说,手到擒来。至於救封仪式,礼部常年操办,多的是现成例子,照著抄就好了。”
“顾公,你还是没听懂在下的话。
封號简单,提笔一挥的事,可如何让皇上满意,老夫就有些犯难了。”
“如何犯难了?”
“顾公,老夫不知道是按外戚取封號呢,还是按勛贵取,又或者按此前的外藩取?
广“外戚?老魏,你收到什么风?”
“开平都司录事局有行文过来,说三人有带著自己的女儿、妹妹或侄女进京。”
顾秉谦吸了一口凉气,“这三人倒是挺机灵的,抱大腿抱得十分乾脆坚决啊。”
魏广微继续说:“后宫纳蒙古嬪妃,似乎不合祖制,老夫怕被某些愣头青上疏弹劾。”
顾秉谦冷笑几声,“荒谬!太祖皇帝后宫难道没有蒙古嬪妃吗?
成祖皇帝后宫里难道也没有吗?不仅有,还有朝鲜等藩属国的!
祖制祖制,他们知道什么叫祖制!”
魏广微呵呵一笑:“顾公说得对!
当今皇上英姿卓绝,雄心壮志,功绩当媲美二祖,自然可援二祖祖制。”
顾秉谦目光闪烁,盯著魏广微,“老魏,你实话实说,今日来,到底为了何事?”
魏广微见话都说到这份上,也不再藏著。
“顾公,老夫有几位门生故吏在江南做官,在给老夫的书信里提到了一些事。”
“江南?”顾秉谦脸色变幻不定,幽幽嘆了一口气,“又是江南。”
“是啊,江南天宝物华,地杰人灵啊,就是离京师太远了。”
顾秉谦看著魏广微笑了,“说得对,他们离京师太远了,听不到这满城的欢呼声,听不到这振耳的鞭炮声,更听不到开平关寧数十万將士们三呼万岁的声音。”
魏广微也笑了。
两只老狐狸对视笑过后,顾秉谦文问。
“老魏,你的门生故吏,听到什么风声?”
“上海市舶局。”
顾秉谦嘴角满是讥笑,“老夫就知道。这些人被国朝优待得太过了,坐拥良田无数,却田赋逃通累累。
把持丝绸茶叶瓷器等生意,却不想缴一文钱的税。
他们意欲对课税局如何?”
“有人在江南各地煽风点火,说市舶局就是皇上派下的税监,直隶南京镇守太监府,总头目就是罄竹难书的魏忠贤。
现在收出海的税,等收顺了就要成立课税局,收平民百姓的税...以后谁上街卖筐菜,卖担柴,都要抽三分之一的税.::”
“怎么?他们准备又一出老戏码,煽动贩夫走卒,市井小民去衝击税监衙门,暴打驱逐税吏?”
“对,他们戏本都写好了,按部就班地上演著。”
“上海市舶局和天津市舶局,都直属制置司財政厅税政总局,他们不知道?还直隶南京镇守太监府!呵呵,他们可真敢编。”
“指鹿为马,顛倒黑白,不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吗?反正在他们眼里,他们自负天理,做什么事都是替天行道,好像他们就是天一般。
除此之外,还有一事...”
“还有什么事?”
“堵胤锡並三织造局为江南织造局,在松江上海建纺厂一事,你知道吗?”
“知道。老夫还知道,他的这个纺厂规模不小,有织机、纺纱机数千台,僱工近万。好像等到今年丰收就正式开工...“
“有人暗中策划,纠集地方地痞无赖,准备衝击江南织造局,目標就是堵胤锡耗费心血建立的上海第一纺厂。”
“数百人涌入厂,悉数打砸抢夺,狼藉一片后后地方官府来个法不责眾?”
“对,就是这个戏本。”
顾秉谦抒著鬍鬚,慢慢地思考著。
“苏州出丝绸,松江出布,江南织造局建上海纺厂,松江士绅商贾首当其衝,苏州縉绅世家担心下一步就是丝绸,两地会暗中勾连,同仇敌气。”
“顾公,断人財路,犹如掘人祖坟。”
顾秉谦继续说:“魏忠贤在南京,正在协助朝廷专案组彻查天启四年南闹舞弊案。此案非同小可,一旦查实,南直隶数万秀才童生会义愤填膺,群情激愤。朝廷再顺势而为,江南士林恐怕在劫难逃。
这个当口,有人筹划著名要对上海市舶局和纺厂下手,用意不得不让深思。”
“围魏救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