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望道院士走了进来,手里还拿著一杯热茶。
“爱国,听说你在设计新战斗机?”
姚爱国点了点头。
“是的,陈老。想搞一个双发的高空高速截击机。”
陈望道走过来,看了看图纸。
“这个设计很有意思。双发动机布局,应该能提供足够的推力。”
“不过这个进气道…”
他指著图纸上的一个部分。
“设计得有点复杂了,会不会影响气流的稳定性?”
姚爱国仔细看了看。
“您说得对,这里確实需要简化。”
他拿起橡皮,擦掉了一部分线条,重新绘製。
“这样应该好一些。”
陈望道满意地点了点头。
“对,这样气流会更顺畅。”
“爱国,你这个设计如果成功,性能会比现在的歼-6强很多啊。”
本书首发????????????.??????,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姚爱国笑了笑。
“那是当然,我们总不能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必须要有所突破。”
陈望道拍了拍他的肩膀。
“好样的,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儘管找我。”
“我虽然老了,但在空气动力学方面,还是有些经验的。”
姚爱国连忙点头。
“那太好了,正好有几个问题想请教您。”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两人就技术细节进行了深入討论。
从气动布局到结构设计,从材料选择到製造工艺。
每一个环节都仔细分析。
有了陈望道的指导,姚爱国的设计思路变得更加清晰。
很多原本模糊的地方,都得到了明確的解决方案。
“陈老,您看这个翼型设计怎么样?”
姚爱国指著图纸上新画的机翼剖面。
陈望道仔细研究了一下。
“这个翼型很特別,升阻比应该不错。”
“不过在跨音速飞行时,可能会有一些问题。”
“你考虑过激波的影响吗?”
姚爱国点了点头。
“考虑过,所以我在翼根和翼尖的设计上做了特殊处理。”
他用笔在图纸上画了几条线。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激波阻力。”
陈望道眼睛一亮。
“这个想法很有创意!我怎么没想到?”
“如果真的有效,那在超音速性能上会有很大提升。”
姚爱国笑了笑。
“这只是理论分析,具体效果还要通过风洞试验验证。”
“那是自然。”陈望道点头。
“不过光是这个想法,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两人继续討论著各种技术细节。
从上午一直聊到了下午。
图纸上的设计也越来越完善。
机身结构、操纵系统、武器配置,每一个部分都有了详细的方案。
“爱国,按照这个设计,这款战斗机的性能指標会达到什么水平?”
陈望道好奇地问道。
姚爱国拿起计算器,快速算了一下。
“最大速度应该能达到2.2马赫,实用升限19000米左右。”
“作战半径大概800公里,最大载弹量2吨。”
陈望道听完,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个性能水平,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了!”
“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要超过欧美的同类產品。”
姚爱国点了点头。
“这就是我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