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121.悸动与默契,青春乐园,运动与音乐会
周末的校园空旷而安静,高大的法国梧桐投下浓密的绿荫,而蝉鸣是唯一的背景音。
看门的老张头和邬宏涛相熟,几句“张师傅辛苦”、“长远不见”的寒暄,一支“飞马”烟递过去,便爽快地打开了乒乓球室和旁边乐器室的门锁,照例叮嘱几句“玩好关好门窗,水电当心”。
空旷高大的乒乓球室里,两张球台静静地矗立着,反射着从高窗透进来的光线。
众人欢呼一声,立刻像出笼的鸟儿般行动起来。
邬宏涛、吴恺、谢飞扬这几个活跃分子率先抢占了球台和球拍。
学校公用的“红双喜”球拍,胶皮磨损得厉害,木柄被无数双手磨得油亮,却丝毫不减大家的热情。
蔺书楠则被簇拥着进了隔壁稍小的乐器室。
里面陈设简单,靠墙放着几样蒙尘的乐器:一架老旧的脚踏风琴,几支竹笛,一驾军鼓,一把二胡,还有几把口琴随意放在桌上。
蔺书楠小心翼翼地将自己的手风琴放在一张结实的木凳子上,调试着风箱的松紧和背带的长短,神情专注。
很快,隔壁乒乓球室便响起了清脆急促、富有节奏的“乒乒乓乓”声,如同密集的鼓点,伴随着兴奋的叫喊、懊恼的叹息和欢快的笑声,在空旷的室内回荡。
“好球!宏涛你这扣杀够狠!擦边了!”
“哎呀!擦网!运气太好了吧飞扬!赖皮!”
“吴恺!你赖皮!这球明明出界了!自己看!”
“书楠!快来!该你上了!替我报仇!灭灭他的威风!”
蔺书楠被邬宏涛硬拉上了球台,对手是刚赢了一局的谢飞扬。
他技术确实有些生疏,脚步移动略显迟缓,挥拍动作也有些僵硬,但眼神专注,每一次挥拍都拼尽全力,额角很快渗出汗珠。
阳光明在一旁观战,抱着手臂,不时指点一句,声音沉稳:“书楠,脚步动起来!别钉在原地!”、“手腕放松点,别绷那么紧,用腰发力!”。
当蔺书楠终于看准一个机会,打出一个漂亮的直线回球,擦着球台边线得分时,众人齐声喝彩,蔺书楠自己也忍不住握拳低吼了一声“好!”。
他脸上洋溢着纯粹而畅快的笑容,汗水顺着鬓角流下,在斜射进来的阳光下闪闪发亮,整个人仿佛都在发光。
林见月安静地站在场边阴影里,看着球台上跳跃的小白球和奔跑的身影,脸上带着新奇而恬静的笑意。
她对乒乓球的规则不太懂,但被这热烈欢腾的气氛深深感染着,嘴角一直微微上扬。
阳光明不知何时走到她身边,递给她一把闲置的“红双喜”球拍:“试试?”
林见月吓了一跳,像受惊的小兔子,连忙摆手,脸颊飞起红云:“我……我不会的,从来没打过。”
“很简单的,我教你。”阳光明的声音带着一种让人无法拒绝的安心力量,沉稳而温和。
他拿起另一个球拍,走到球台另一端,示意林见月站到他对面。
林见月看着球拍,又看看球台对面耐心等待的阳光明,犹豫了一下,还是鼓起勇气走了过去,有些笨拙地握住球拍柄。
“握拍不要太紧,像这样,虎口这里轻轻卡住柄就行,放松。”阳光明隔着球台,耐心地示范着握拍姿势,“脚分开一点,与肩同宽,膝盖微屈。眼睛看球,别看拍子。”
他抛起一个白色的小球,用极慢的速度、极轻的力道,打了一个又高又慢的“喂球”过去,落点正好在林见月面前,弹跳得不高。
林见月紧张地盯着那白色的小球,笨拙地挥动手臂,球拍勉强蹭到了球的下部。
球软绵绵地飞起,歪歪扭扭地划了个弧线,落回阳光明那边的球台上,无力地弹跳了几下。
“哈!打到了!”林见月惊喜地叫出声,清澈的眼眸里瞬间绽放出兴奋的光彩,像第一次成功放飞纸鸢的孩子,充满了成就感。
阳光明看着她雀跃的样子,也笑了,眼神温和:“对,就这样。很好,再来。”他又轻轻打过一个同样容易接的球。
这一次,林见月没那么紧张了,看准球来的方向,用力一挥拍。
“啪!”一声脆响,球被结结实实地打飞了,直接越过了球台和阳光明,高高地飞到了后面的墙上,撞出“咚”的一声。
“哎呀!用力过头了!”林见月吐了吐舌头,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露出洁白的牙齿。
“力气不小嘛。”阳光明莞尔,走过去把球捡回来,“别着急,控制点力道,先碰到球,把球打回台子上就好。”
两人就这样隔着球台,一个耐心地喂着最基础的球,一个认真地尝试回击。
阳光明的指导简洁明了,林见月学得很快,虽然动作依旧生涩,脚步移动也慢,但渐渐能连续打上几个回合了。
她白皙的脸颊因为运动和紧张染上了动人的红晕,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几缕碎发贴在鬓边,嘴角却一直向上弯着,笑容明媚如盛夏的阳光。
阳光明看着她在球台另一端笨拙却异常努力的身影,眼中带着毫不掩饰的温和笑意和一丝欣赏。
每一次成功的回球,两人目光在空中相接,都会会心一笑,一种无声的默契在小小的球台间悄然流动,很快驱散了初时的陌生。
另一边,谢飞扬和冯向红没有打球,而是溜达到了稍显安静的乐器室。
谢飞扬好奇地拿起一支竹笛,试着吹了几个音,不成调子,只有“噗噗”的漏气声,惹得冯向红掩嘴轻笑。
冯向红则拿起一把还算干净的口琴,用手帕仔细擦了擦吹口,放到唇边,轻轻吸了口气,吹出一段《红梅赞》的旋律。
虽然有些断续生疏,但音调基本准确,带着一丝怀旧的味道。
“向红,你还会这个?”谢飞扬有些惊讶,放下笛子。
“小时候跟我爸学过一点,后来再也没练过,早忘得差不多了,就记得这一小段。”冯向红放下口琴,脸上带着怀念的笑意。
这时,蔺书楠轮班休息,抹着汗走了进来。
他看到散落的乐器,眼中流露出热切的光芒。
谢飞扬立刻把笛子递过去,带着怂恿:“书楠,来一个?让大家见识见识!”
蔺书楠没有推辞,很自然地接过笛子,用指腹试了试音孔,略一沉吟,仿佛在寻找感觉。
随即,一串清脆悠扬、宛如林间清晨鸟鸣般的旋律便从他唇边和指尖流淌出来,是欢快活泼的《小放牛》。
笛声清越嘹亮,穿透力极强,一下子盖过了隔壁乒乓球室的喧嚣,清晰地传了过来,像一股清泉注入燥热的空气。
“好!好听!”众人纷纷停下手中的球拍,涌到乐器室门口,鼓掌叫好,连严俊也用力拍了几下手。
笛声刚落,余音似乎还在梁间萦绕。
蔺书楠放下笛子,目光投向自己放在凳子上的手风琴,眼中光芒更盛。
他走过去,熟练地背上琴带,调整好位置,深吸一口气,猛地拉开风箱!
一串流畅华丽、充满异域风情和磅礴力量的旋律瞬间爆发,充满了整个乐器室,是哈恰图良的《马刀舞曲》!
欢快!热烈!奔放!带着哥萨克骑兵般的狂野!琴键在他修长而有力的手指下飞速跳跃,风箱开合间,磅礴的音浪席卷而出,撞击着墙壁和每个人的耳膜。
这激情四射、充满力量感的琴声仿佛点燃了狂欢的导火索!
乒乓球室的人再也按捺不住了,纷纷丢下球拍涌了过来。
吴恺眼疾手快抓起另一把口琴,谢飞扬拿起鼓槌,有模有样地敲起了小军鼓的边沿,打出简单的节奏;连内向的严俊也受到感染,拿起了一对小巧的碰铃,“叮叮”地合着拍子。
冯向红拉着还有些懵懂的林见月的手,跟着那强劲的节奏轻轻晃动身体,脸上洋溢着快乐。
阳光明站在门口,背靠着门框,看着眼前这自发形成、热闹非凡的景象。
蔺书楠完全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身体随着节奏有力地律动,脸颊因为用力而泛红,额头的汗水不断淌下,浸湿了衬衫前襟,贴在背上,他却浑然不觉。
他的脸上是前所未有的自信、投入和一种释放的光彩,仿佛那个曾经在舞台上光芒四射、阳光开朗的少年又回来了,甚至更加夺目。
一曲终了,最后一个音符还在空气中震颤,掌声和喝彩声便如雷般响起!
蔺书楠微微喘息,胸口起伏,脸上带着畅快的红晕和满足的笑容,眼里闪着光,那是一种被音乐和友情彻底点燃的希望之光。
“书楠!太棒了!再来一个!”邬宏涛兴奋地大喊。
“唱首歌吧!书楠伴奏!”冯向红脸颊红扑扑的,高声提议。
“唱《我们走在大路上》!带劲!”谢飞扬嗓门洪亮,率先提议。
“好!”蔺书楠调整了一下有些滑落的背带,手指在琴键上按下,那首充满时代气息、昂扬奋进的熟悉旋律再次响了起来,节奏铿锵有力。
“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谢飞扬、邬宏涛、吴恺几个男生立刻扯开嗓子,用近乎大吼的方式唱了起来,声音洪亮,带着年轻人特有的热血和豪迈,仿佛要冲破屋顶。
“……领导革命队伍,披荆斩棘奔向前方!”
冯向红、林见月也加入了合唱,声音清脆悦耳,努力跟上节奏。
严俊小声跟着哼唱,虽然声音不大,但口型认真,手里打着拍子。
阳光明站在人群稍后,看着眼前这青春洋溢、纵情歌唱的画面;
看着蔺书楠飞扬的手指和挺拔自信的身影;
看着林见月因投入歌唱而微微泛红的脸颊、明亮的眼睛和轻轻颤动的睫毛;
看着谢飞扬与冯向红相视而笑、心意相通的默契;
看着每个人脸上久违的、毫无阴霾的、纯粹的快乐,他的嘴角也扬起了深深的笑意。
这纯粹的、充满希望和力量的歌声,仿佛穿透了时光的尘埃,将这个小天地与外面那个口号震天、标语遍地的火红年代,奇异地连接又温柔地区分开来。
这里是属于他们短暂的、真实的青春乐园!
一曲唱罢,众人接着又唱了《打靶归来》、《红梅赞》……
歌声、琴声、鼓声、口琴声、碰铃声,混杂在一起,并不算特别和谐精准,却充满了原始的生命力和澎湃的激情,充满了真挚的情感。
汗水在尽情挥洒,笑容在肆意绽放,青春的活力与友情的温暖在这一刻毫无保留地释放、交融。
不知唱了多久,直到嗓子都有些沙哑,日头也明显西斜,绚烂的晚霞如同打翻的调色盘,透过乐器室高大的窗户,泼洒进来,给每个人的身影、每一件乐器都镀上了一层温暖而辉煌的金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