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173.平调财务科.实职副科长.新的挑战
七月的魔都,热浪一如既往地汹涌,整座城市仿佛被罩在一个巨大的蒸笼里。
阳光明坐在厂长办公室外间的秘书位上,额角沁出细密的汗珠。
他的办公桌上,各类文件堆迭如山。
左侧是待呈递的请示报告,右侧是刚送来的生产报表,中间摊开的是今天需要整理的会议纪要。
所有文件都被分门别类地摆放整齐,却依然显得庞杂繁复。
自从成为厂长赵国栋的专职秘书,并晋升为厂务办副主任后,阳光明的工作量肉眼可见地增加了。
不再仅仅是处理厂长的日程和文件,一些厂务办的协调工作、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衔接,也落到了他的肩上。
每天早晨八点,他都会准时出现在办公室,先为厂长整理好当天的文件和报纸,然后开始处理各项事务。
一本厚厚的牛皮纸封面笔记本摊开在桌面上,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项工作的要点和进度。阳光明的字迹工整清晰,条理分明。
电话铃声响起,他拿起听筒,语气平稳地回答:“喂,厂办。好的,技术科关于新落纱装置调试进度的报告是吗?下午上班前送过来可以。“
刚放下电话,又拿起一份文件浏览片刻,对前来送文件的年轻办事员说道:
“采购科的会议纪要,我已经看过了,有几个数据需要再核实一下,对,就是原料库存那部分。“
他指着文件上的某一处,语气温和但坚定。
他的声音不高,却自带一股让人信服的沉稳。偶尔需要进入里间向赵国栋汇报或请示,他总是提前梳理好要点,言简意赅,从不浪费领导的时间。
进出厂长办公室时,他总会轻轻带上门,既不会发出太大的声响,也不会关得太紧。
赵国栋对他越发倚重,许多事情只需交代个大概方向,阳光明总能处理得妥帖周到。
有时厂长外出开会,厂里的一些日常事务他也能妥善处理,事后详细地向厂长汇报每个细节。
忙碌间,日子像上了发条,飞快地旋转。
不知不觉,日历翻到了九月份。
阳光明桌台上的台历已经撕到了九月三日,星期四那一页。
天气依旧炎热,但早晚已能感受到一丝微弱的凉意。
这天上午,厂部大楼的气氛似乎比平时更凝重一些。
厂委会刚刚结束,阳光明注意到各位厂领导离开会议室时,脸色各异。
田书记走在最前面,脸上带着惯常的严肃表情,手里拿着一个黑色的笔记本。分管生产的副厂长跟在他身后,眉头微锁,似乎在思考什么。其他几位委员也都神情严肃,没有人交谈,只是默默地走下楼梯。
阳光明站在秘书室的门口,礼貌地为领导们让路。
他注意到财务科科长刘金生在经过时,似乎有意无意地看了他一眼,那眼神有些复杂,带着几分探究的意味。
赵国栋是最后几个出来的。
他脸色平静,看不出喜怒,但阳光明跟了他这么久,还是能从那微抿的嘴角和比平时略显沉滞的步伐中,察觉到一丝不寻常。
赵国栋径直走回办公室,深灰色的中山装后背被汗水洇湿了一小片。
他没有立刻坐下,而是站在窗前,望着楼下厂房连绵的屋顶,点了支大前门香烟,默默抽着。烟雾缭绕,将他棱角分明的侧脸笼罩得有些模糊。
阳光明没有过去打扰,只是拿起热水瓶,为厂长的茶杯续上热水。
他注意到厂长的茶杯里,茶叶已经泡得很淡,便从抽屉里取出一个小纸包,里面是厂长最爱喝的龙井茶,轻轻撒了一些进去。
然后他将泡好的新茶,轻轻放在厂长的办公桌上,悄无声息地退了出来,继续处理手头的工作。他知道,这个时候,厂长需要一点独处的时间。
大约过了十几分钟,里间的门被推开。赵国栋站在门口,对阳光明招了招手:“光明,你来一下。“
他的声音听起来和平时一样沉稳,但阳光明还是听出了一点不同。那是一种下定了某种决心后的果决,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坚定。
“好的,厂长。“阳光明放下笔,起身跟着赵国栋走进里间办公室,并顺手带上了门。
他注意到厂长已经重新整理过衣着,中山装的领口扣得一丝不苟,头发也用手梳理过,恢复了往常的整齐。
赵国栋坐回他那张宽大的藤椅,藤椅发出熟悉的呻吟声。他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坐。“
阳光明依言坐下,腰背自然挺直,目光平静地看向赵国栋,等待指示。他注意到厂长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份文件,是刚才厂委会的会议纪要草案,上面有几处用红笔做了标记。
赵国栋没有立刻说话,只是拿起茶杯,吹了吹浮沫,呷了一口茶。似乎在斟酌如何开口。
办公室里短暂的沉默下来。
“刚才的厂委会,讨论了下一季度的生产计划和资金分配。”
赵国栋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像是平常聊天,“有些议题,最终的结果,并不是很理想。“
他放下茶杯,手指无意识地在光洁的桌面上敲了敲。
“田书记有他的考虑,厂里的情况复杂,方方面面都要平衡。”
他像是在解释,又像是在陈述一个事实,“我和田书记是战友,私下里关系没得说,工作上,大方向上也是一致的。”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有些深邃,望向窗外连绵的厂房。
“我们都是为这个厂子好,希望它能够发展得更好。这个初衷是一致的。”
“但是,工作当中,具体到某些事情,难免还是会有一些分歧和矛盾。这很正常。”他的语气很平和,像是在陈诉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阳光明安静地听着,没有插话。他明白,赵国栋厂长此刻需要的不是一个发表意见的下属,而是一个可靠的倾听者。
“我从来没想过要去争什么权,夺什么利。”
赵国栋的语气很坦诚,他向前倾了倾身子,双手交叉放在桌面上,“田书记管人事,管思想,这是核心,我尊重他的职权。
对于人事部门和党委各科室,不管是大事小情,我从来都不插手。
我只想一件事,就是把生产搞好,把厂子的效益提上去。”
他的眼神锐利起来,像是鹰隼盯住了目标。“这个厂子有六千多职工,都要靠厂子吃饭。生产搞不好,什么都是空谈。“
他的手指在桌上加重了力道,“要想搞好生产,有两个部门,必须牢牢抓在手里。一个是技术科,一个是财务科。“
“技术科这边,从我转业过来,就一直和他们打交道。”
赵国栋的语气稍微缓和了一些,“张总工是个老实人,只知道埋头搞技术。这一年多,设备改造,技术革新,都是他们在一线干。现在不敢说铁板一块,但基本上,我能掌控得住。”
他的眼神又变得锐利起来,手指在桌上轻轻敲击着。
“但是财务科……”
赵国栋摇了摇头,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财务科科长刘金生,在这个位置上坐了超过十年了,是个老油条。能力嘛,是有的,厂里这么一大摊账目,没出过大纰漏。”
“但是他的工作态度,我不满意。”赵国栋的语气里带上一丝冷硬,“太求稳了,稳得有点过头。凡事能拖就拖,能推就推,不想得罪人,更不想冒一点风险。”
“现在是什么时候?国家要求抓格命促生产,我们厂有条件,也有能力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多做一些事情,也能把一些事情做得更好。”
赵国栋的声音提高了一些,带着几分激动,“可一到财务这里,需要资金支持,需要灵活变通的时候,他就给你搬出条条框框,要么就是研究研究,商量商量。”
赵国栋的脸上露出一丝恼意,他拿起茶杯又放下,发出轻微的碰撞声。
“上次我说要大改两台细纱机,口号喊了三个月,财务科还在那里'研究'。车间里那两台老机器,每天都要出点毛病,影响产量不说,还存在安全隐患。“
“没有财务上的有力配合,很多想法,根本就推行不下去,只能停留在纸面上。这样下去不行。”他的语气很重,每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
他的目光重新聚焦在阳光明脸上,变得异常坚定。
“我考虑了很久,财务科这一块,必须得抓起来。刘金生那个人,太油滑,根基也深,想让他彻底转变,难。“
“财务科还有个副科长,殷永良。”
赵国栋沉吟了一下,声音压低了些,“这个人,风评不是很好,听说有点贪小便宜,手脚可能不太干净。虽然没证据,但这种人,我不敢用,也不能用。”
赵国栋的眼神里带着明显的厌恶。
阳光明的心跳微微加快了少许,他似乎预感到了赵国栋接下来要说什么。
“思来想去。”赵国栋的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直视着阳光明,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光明,我觉得你是最合适的人选。”
“你现在是副科级,平调过去,可以直接担任财务科副科长。”赵国栋的语气很平静,像是在说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我知道你没学过财务,专业上是短板。短期内,我对你没那么高的要求。不需要你马上就去管账、做报表。”赵国栋摆了摆手,似乎要打消他可能的顾虑。
“我只需要你过去,起到一个'监督'和'钉子'的作用。把那里的真实情况,尤其是资金流向、审批程序、还有刘金生和殷永良他们的实际工作状态,摸清楚,及时反馈给我。”
他对阳光明的能力充满信心,语气变得温和了一些:“你的脑子活,学习能力强,我看得出来。你可以一边工作,一边抓紧时间学习财会专业知识。
我相信,有我的支持,加上你自己的努力,快则三年,慢则五年,你完全有能力取代刘金生,真正把财务科抓起来,成为我能完全信任的臂膀。”
他说得很坦诚,也很直接,把自己的规划和期待和盘托出。阳光明注意到赵国栋的眼神中带着期望,还有一种难得的信任。
“当然,这只是我的想法。”赵国栋语气缓和下来,身体向后靠去,藤椅又发出轻微的呻吟声,“财务工作枯燥,专业性强,和你现在做的秘书工作完全不同。要不要过去,你自己要想清楚。我尊重你的个人意愿。”
办公室里再次安静下来。
阳光明垂着眼睑,看着桌面上的木纹,快速消化着赵国栋这番话里的巨大信息量。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膝盖上轻轻敲击着,这是他在思考时的习惯动作。
调离厂办,离开秘书这个核心却又敏感的位置。去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从头学起,挑战是巨大的。
财务科水深,刘金生经营多年,殷永良也不是省油的灯。自己一个外来户,空降过去,势必会引来警惕和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