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明和林见月见过家长之后,两人的对象关系算是正式对外公开了。
虽然还没到马上谈婚论嫁的地步,但接触的次数明显更多了起来,不再像从前那样只是偶尔约在瑞康里的冯向红家中见面。
碰到下班早的时候,阳光明会特意算好时间,骑车穿过小半个城区,直接去东方机械厂门口等候林见月。
东方机械厂是魔都著名的大型国企,每到下班时分,厂门口便人潮涌动,工人们如潮水般从大门涌出,有说有笑地各自散去。
阳光明身材高大挺拔,总是穿着一身干净整洁的白衬衫蓝裤子,手腕上戴着手表,推着一辆永久牌自行车,静静地站在自行车棚附近等候。
在清一色穿着深色工装的人群中,他这身打扮显得格外醒目。
林见月通常和几个小姐妹一起走出来,她们都是劳资科的同事。每每看到等在那里的阳光明,林见月脸上立刻飞起两朵红云,眼睛里漾出甜蜜的笑意。
“见月,你对象又来接你了!”旁边一个圆脸姑娘用胳膊肘轻轻碰了碰她,语气里满是羡慕。
“真贴心啊,还特意跑来接你下班。”另一个梳着两条麻辫的姑娘也笑着打趣。
林见月有些不好意思地抿嘴笑笑,快步走向阳光明。“等很久了吗?”她轻声问道,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欢喜。
“刚到一会儿。”阳光明很自然地接过她手里拎着的帆布包,“走吧,送你回去。”
两人并肩走在满是下班工人的街道上,周围投来不少目光,有好奇,有打量,更多的是善意的微笑。
几次下来,东方机械厂劳资科的人几乎都知道了,科里最文静漂亮的林见月同志,有了一个在红星国厂当干部的对象,小伙子长得精神,待人接物也周到。
有时阳光明来得早,还会顺手在厂门口的小卖部买几根葫芦或者一包五香豆,分给林见月同科室的几位大姐小姑娘。
东西不贵重,却格外讨人喜欢,大家都夸林见月有福气,找了个体贴的对象。林见月嘴上谦虚着,心里却像浸了蜜一样甜。
两人的关系稳定而公开地发展着,按照当下的风俗习惯,距离谈婚论嫁已经不远,双方家庭也都心照不宣地开始做着准备。
张秀英开始更加频繁地盘点家里的布票、票,甚至悄悄托人打听哪里能买到质量好又实惠的,心里盘算着将来给小两口做新被子需要多少斤。
她还拉着李桂,去了几次百货公司,在卖暖水瓶、脸盆、痰盂的柜台前流连忘返,暗中比较着色和价格。两个女人低声交谈着,脸上洋溢着喜悦和期待。
阳永康的话虽然依旧不多,但抽烟的时候,眼神里时常带着思索,偶尔会问阳光明一些关于林家父母喜好、家里还有什么亲戚之类的问题。
有一次,他甚至翻出了一本存放多年的木工手册,戴着老镜研究起来,似乎在考虑将来为新人打造些什么家具。
林家那边,高静怡也开始着手准备。
她翻出压箱底的好料子,一块墨绿色的的确良,一块藏青色的毛哔叽,想着给未来女婿做件像样的衣服。
每天晚饭后,她就坐在缝纫机前,比画着尺寸,琢磨着款式。
时间就在这种平静而充满期待的节奏中,悄然滑入了一九七二年的十二月份。
天气彻底冷了下来,梧桐树叶早已落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指向灰白色的天空。
弄堂里家家户户的门窗都关得严实,只有早晨生煤炉时,才透出阵阵呛人的烟火气。
这天上午,阳光明正在财务科办公室审核一份年终报表。
办公室里很安静,只能听到钢笔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和偶尔翻动账页的声响。窗玻璃上结了一层薄薄的冰,外面的世界显得有些模糊。
桌上的电话突然“叮铃铃”地响了起来,打破了室内的宁静。阳光明随手拿起听筒:“喂,你好,财务科。”
“光明啊,是我,贺振中。”电话那头传来贺振中沉稳而略带笑意的声音。
阳光明立刻坐直了身体,语气恭敬:“贺伯伯,您好。有什么事吗?”
“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贺振中的声音透着愉快,“是关于你那个好朋友,楚大虎的。”
阳光明的心跳,下意识地加快了几分,握紧了听筒:“虎头回城……有消息了?”
“对。”贺振中肯定地说道,“关于一些有特殊情况的知青回城的政策,最近已经略有松动。虽然还没有正式公布文件,但上面已经有了精神,开始在小范围之内试点放开了。”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仔细了解过,大虎家里的情况,父母年纪大了,母亲身体不好,下面还有弟弟妹妹要抚养,完全符合‘家庭特别困难’这条标准。只要有了接收的工厂,也就是说有了正式的工作岗位,就可以优先办理招工回城手续。”
这真是天大的好消息!阳光明为好友感到无比的欣喜。
下乡插队这几年,楚大虎肯定吃了多少苦,他心里清楚。
虽然楚大虎每次来信都只说好事,什么挣了多少工分,学会了哪些农活,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思乡之情和对家庭困境的忧虑,阳光明都能感受到。
“太好了!贺伯伯,真是太感谢您了!”
“先别急着谢我。”贺振中笑了笑,“政策是有了,但具体落实,还得看工作岗位。你下班后要是方便,来我家里一趟吧,咱俩详细商量一下大虎的工作岗位问题。看看怎么安排最合适。”
“方便!方便!我下班就过去!”阳光明连忙应下。
“好,那晚上家里见。”贺振中说完,便挂了电话。
放下听筒,阳光明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他深吸了几口气,才勉强将注意力拉回眼前的报表上,但嘴角的笑意却怎么也抑制不住。
虎头要回城了!
这个念头在他脑海中反复回荡,让他一整天都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中。
好不容易熬到下班铃响,阳光明迅速收拾好办公桌,跟同事打了个招呼,便快步走出办公楼。
寒风扑面而来,他却觉得浑身暖洋洋的。
想到要去贺家,总不能空着手。
他记得贺振中对吃食不算太讲究,但刘阿姨和小海都喜欢他之前带去的醉鸡。
意念微动,检查了一下脑海中的冰箱空间。他找了个僻静角落,取出醉鸡,用早准备好的油纸包好,拎在手里,这才朝着市干部家属院的方向走去。
熟门熟路地登记,进门。
“光明来了!”刘雅娟看到阳光明,脸上立刻露出慈祥的笑容,“快进来,老贺在书房呢。外面冷,屋里暖和。”
“哎,好。”阳光明把手里的油纸包递过去,“刘阿姨,正好路过,带了只醉鸡,给您和贺伯伯添个菜。”
“哎呀,你这孩子,又来这一套!”刘雅娟嗔怪道,但还是接了过去,入手沉甸甸的,香气隐隐透出,“下次可不许再带东西了,再来这么客气,阿姨可真要生气了。”话是这么说,她眼里的笑意却更深了。
阳光明笑着应了。
贺振中正在书房里看文件,听到动静走了出来。
他在家穿着件灰色的羊毛开衫,看起来比平时少了几分威严,多了几分居家的随意。
“贺伯伯。”阳光明恭敬地问好。
“来了,坐吧。”贺振中指了指沙发,自己在对面坐下,“外面冷吧?喝口热茶暖暖。”
刘雅娟忙着去沏茶,又把醉鸡拿到厨房放好。
“还好,走走路就不觉得冷了。”阳光明在沙发上坐下,姿态随意。
“大虎的事,电话里简单说了说。”贺振中切入正题,语气平和,“政策方面的问题,你不用操心,我已经让人问清楚了,他家的情况符合条件,关键是接收单位。你有什么想法没有?”
阳光明沉吟了一下,说道:“贺伯伯,您觉得怎么安排合适?我对这些政策流程不如您了解,听您的安排。”
贺振中点点头,显然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我倾向于把他安排到你们红星厂。
一来,你们厂是大厂,效益稳定,福利待遇相对好一些。
二来,你和他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在一个厂里,彼此能有个照应。你觉得呢?”
“能在红星厂当然最好!”阳光明立刻表示赞同,“我们厂确实各方面条件都不错。而且虎头来了,我也能就近照顾他一下。”
“嗯。”贺振中递给他一支烟,阳光明摆手谢绝。
贺振中自己也没点,只是拿在手里把玩着,“岗位方面,我有两个考虑。一个是去仓库当保管员,工作相对清闲,没什么体力活,就是需要细心和责任心。
另一个是进保卫科,当个保卫员。
保卫科工作辛苦点,要值班巡逻,但接触的人多,锻炼人,而且也算是个要害部门,未来发展说不定机会更多一些。”
他看向阳光明,目光带着征询:“大虎那孩子,还是你最了解了,你觉得哪个岗位更适合他?”
阳光明没有任何犹豫。
他太了解楚大虎了。让虎头去仓库,整天对着各种单据和物品,小心翼翼地记账盘库,以他那粗豪的性子,恐怕用不了三天就得憋闷坏。
而保卫科的工作,虽然辛苦,需要值班,但行动相对自由,更符合他的性格。
“贺伯伯,我觉得保卫科更适合虎头。”阳光明语气肯定,“他那人闲不住,有一把子力气,人也耿直,眼里揉不得沙子。干保卫工作,正对他的脾气。保管员的工作是好,但恐怕他坐不住。”
贺振中闻言,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好,你看人准。我也是这么想的。那咱们就定下来,进保卫科。手续方面,我来安排人落实。估计快的话,年底前就能办好,争取让他回来过个团圆年。”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阳光明心里一块大石头落了地,由衷地说道:“贺伯伯,真是太谢谢您了!为了虎头的事,让您费心了。”
“举手之劳,比起你们救小海的恩情,这不算什么。”贺振中摆摆手,语气淡然,“再说了,大虎那孩子本身条件也符合政策,我们不过是按规矩办事,给了他一个机会。”
这时,刘雅娟端着泡好的茶过来,听到他们的对话,笑着说道:“就是,光明你就别客气了。晚上在家吃饭吧,我炒两个菜,你们爷俩喝点。”
“对,留下吃饭。”贺振中也发话,“正好今天高兴。”
阳光明推辞不过,便留了下来。
晚饭很简单,刘雅娟炒了个韭菜鸡蛋,一个白菜豆腐粉条,又把阳光明带来的醉鸡切了摆盘,还开了一瓶茅台酒。
贺振中心情很好,和阳光明小酌了几杯。
饭桌上没有再多谈楚大虎工作的事,而是聊了些厂里的情况,当前的形势,家长里短。气氛轻松而融洽,就像一家人一样。
吃完饭,又坐了一会儿,喝了杯茶,阳光明便起身告辞。
贺振中和刘雅娟把他送到门口,叮嘱他路上小心。
走出干部家属院,冰冷的夜风一吹,阳光明却觉得浑身火热。
他为楚大虎感到高兴,仿佛已经看到好友穿着崭新的工装,精神抖擞地站在红星厂门口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