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大国如烹小鲜,凡事都得谨慎。”
秦金旧事重提,是提点,也是敲打。
虽然,在秦金看来,自己的提醒,对李斌作用不大。毕竟这傢伙的胆大包天,也不是一回两回了。
哪次说了他能听进去?
可李斌听不听,是李斌的事。说不说,那就是他这个师傅的事了...
“是是是,秦师教训的是。但您看这银子?”
李斌知道秦金是好意,但自己这么做,也有自己的想法在。
便是志同道合的人,亦有想法上的分歧。
李斌不指望改变秦金,同样,他也很难被秦金改变。
与其探討不同的治政理念,不如谈谈银子...
“三万两!就一次,老夫可以答应你。但现在,只能给你一万两。剩下两万,等秋粮到京再说。”
“不行不行,您这拖得也太久了。不行,秦师您看这样行不行,就一万两!每年一万!”
“甭想!”
秦金拂袖起身,大有终止谈判的意思:
“你要想谈,那就好好谈。指望躺在功劳簿上一直吃老本,在老夫这行不通。”
“四万!分期两年。”
大致摸出了秦金底线的李斌,此时也没了纠缠的想法。
毕竟,在大明朝玩財政,其实是一个很费脑筋的事情。
以沼气供能为例,它固然能节省木炭消耗,这些木炭价值也確实都高达七万两白银。可木炭能够採集,白银却很难。
换句话说就是,工部军器局如果烧木炭,那户部实际需要批出的现银占比並不会太多。换成沼气供能,反而会导致户部的现银度支压力倍增。
单纯从这一点上看,想用沼气供能全面取代木炭供能就是一件不现实的事情。
因为户部压根没有那么多的现银,可以周转过来。
这种流通中的货幣量,与实际產出財富不匹配的问题,可谓是中国古代王朝財政中,一直存在的顽疾和弊病。
不仅使財富分配效率变得低下,更是让財政运转、管理变得异常琐碎和复杂。
所以,这才会有后来的“一条鞭法”...
但“一条鞭法”,却並非张居正首创。事实上,自大明进入中期开始,就有財政货幣化的趋势了。
从漕运金银、到边境的茶马折色银...
可以说,在而今嘉靖朝的大明疆域內,財政货幣化早已开始蔓延。但也仅仅只是蔓延...
因为流通中的白银存量,根本就覆盖不了明代社会產出的財富量。
再加上前段时间,由蓟州关发起的,九边军卫改发折色银一事...
户部的现银支出本就在增加,此时自己搞出沼气供能,又要户部给现银。
他秦金只是户部的侍郎,又不是掌管土地的神仙,他还能凭空变出银矿不成?!
而只要没有新的现银增收出现,仅靠户部的那点存银,李斌这沼气工程也很难卖上高价。
原本,李斌还没琢磨到这一点。直到刚刚听秦金提出“分期付款”时,李斌这才想到该问题。
想明白这问题后,李斌除了嘆息,別无他法。
只能再次降低自己的心理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