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金马奖后反响
新狼资讯:『金马2008:《触不可及》一枝独秀,大陆电影全面领先!』
“寒冬中的深夜,金马奖终於开出最后的赛果,最后两个大奖,《触不可及》荣获最佳影片,陈可锌二度加冕最佳导演!
获奖影片中,《触不可及》堪称一家独大,以12提6中领跑本届金马奖!
其次才是今年湾湾年度黑马电影《海角七號》,主竞赛单元8提2中,另获非竞赛单元的观眾票选最佳影片、年度湾湾杰出电影工作者和年度湾湾杰出电影奖,一共5项大奖,
真是黑马到底!
此前夺奖大热门《投名状》12提2中,不过有最佳导演这项大奖,倒也是不虚此行。
另一夺奖热门、內地大导演冯大缸执导的《集结號》6提2中,从奖项数量上来看,好像也很不错,奈何两项大奖都是“双黄蛋”,这含金量就要打个折扣了。
內地最后一部入围电影,《完美陌生人》,7提2中,只是同样有一个奖项是“双黄蛋”开出!
香江电影《保持通话》2提2中,是本届金马奖,提名2项大奖以上的电影中,中奖率最高的!
其他奖项,由《冏男孩》、《九降风》、《吃了那女孩》等电影获得。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金马奖出现了4次“双黄蛋”的景象,分別是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新演员、最佳男配角和最佳男主角奖,可谓开创了金马奖的歷史!
颁奖礼后,我站记者採访本届金马奖评委会主席焦熊屏女士得知本届评委们评奖的时候都很痛苦,因为今年领头的几部电影质量都太好了,放弃哪个都很可惜。
尤其是最佳男主角奖上,已获威尼斯影帝的程龙犹如脱胎换骨,而內地的张涵宇亦是出类拔萃。
评委们为了这个影帝最终人选爭吵了好几次,因为连续投票7次两人都是平票!
所以最后大家都妥协了,“双黄蛋”也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最佳改编剧本和最佳男配角奖上也是如此。
而最佳新演员奖,就是为了鼓励电影新人的,苏浩苏董堪称今年的新人王,不给这个奖说不过去。
而內地人气小旦杨蜜,在《完美陌生人》里的表演有目共睹,如果不是今年最佳女配角奖竞爭也很激烈,她理应也会有一个最佳女配角提名的,得一个最佳新演员奖实至名归!
从焦主席的话里,不难听出她对《集结號》这部电影的欣赏。
另一方面来讲,金马奖把影帝之一颁给了“解放军穀子地”是个可以从多种角度解读的现象,且最佳改编剧本之一也给了《集结號》,张涵宇和穀子地在海峡对面的电影奖上被承认,说明以焦熊屏为主席的金马奖確实並无预先设置的防火墙。
其实对於《投名状》和《集结號》而言,无论是《完美陌生人》,还是《海角七號》、《触不可及》,这都是黑马,都是搅局者。
从去年此时的同档期的竞爭和票房双贏,《投名状》和《集结號》都是以战爭为敘说故事的手段、刻画人性的背景、非正常的华语大片的格局出现,陈可锌的导演能力、《投名状》的整体把握、刘恆的剧本、张涵宇的演技都是毫无疑问的胜者为王!
但今年年初春节档时一部《完美陌生人》横空出世,全內地影人阵容、纯本土故事敘事,电影把目光聚焦在社会中层精英人士,揭秘精英背后一如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在嬉笑怒骂间揭露社会的阴暗面,让大眾在观影的同时思考问题,
毫无疑问的好电影!尤其七位主演,为大眾呈现出一场演技的饕餐盛宴,內地演员范兵冰凭这部电影荣获金马影后,也是理所应当!
同时年中《海角七號》与《触不可及》这两部更黑的黑马上映。
前者是湾湾十年內最好电影,打破湾湾本土电影票房纪录;
后者是程龙大哥转型之作,帮其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封帝』,可录入世界影史,更是质量绝对的上乘佳作!
目前如此的结果,只是事先张扬的落定,並无多少意外。
再度回望这五部电影,分明都是在讲人性,其中有复杂的乱世选择、和平年代的追溯真实歷史真相、当代人生活的不易、普通人在世俗生活中的追求、现代资本社会阶级固化下跨越阶层的高尚友谊。
总而言之,正名才有可能和谐,
还有意思一点,《集结號》与《完美陌生人》是纯內地影视公司投资的电影,《投名状》和《触不可及》出品方虽是香江影视公司,但也有大量內地投资,可视为內地与香江的合拍片。
如此算来,今年內地电影在金马奖上可谓全面大爆发,象徵著內地电影正在逐步走向兴盛!
而若是没有《海角七號》,湾湾电影今年就过於惨澹了。几乎是在最危险的时刻,
《海角七號》和《冏男孩》、《九降风》、《吃了那女孩》等不再那么文艺/艺术的新式湾湾电影出现了,也获得了金马奖的肯定。
儘管这些电影在內地还没有走红,尚没有被流行,但是湾湾电影的春天还是可能到来的。
单纯从商业回报上来讲,这些电影因为成本偏小而且多数都有扶助金,已经不再是自说自话的自闭式电影。
再详细说下这几部电影。
首先是《投名状》。陈可锌第一次拍摄古装电影,就是传说中容易遭到奚落的华语大片。
从《英雄》开始,再经过《无极》、《夜宴》和《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大片的璀璨式宣传、摧残样口碑、狂飆一般的票房之后,观眾、媒体其实已经对所谓大片抱著冷嘲热讽隔岸观火的態度!
陈可锌必须有新意,尝试“以战爭反战爭”的手法,来拒绝《英雄》与《无极》犯下的无根敘述。重塑“刺马”故事,不但將原版故事主人公的名字全盘改写,而且再加强政治斗爭的描述,儘管后者有些过於直接。
陈可锌將刘备关羽张飞的结义兄弟传奇、宋江水泊梁山起义的兄弟传说更加世俗化、
生活化、政治化、人性化,並通过大哥庞青云对功业/欲望的追逐过程的描摹,將战爭的残酷性、人心的复杂性、牺牲的有无意义、承诺的存续湮灭,背信弃义有了真实的可能。
回到一般人的情理判断,其实很简单,就是打仗要死人、打仗折磨人、老百姓受苦、
女人被qj。
绝没有张一谋、陈愷歌镜头下的浪漫和炫技,陈可锌的新路说到底就是直面“百姓苦”、“人性恶”六个字。
其次是《集结號》。冯大缸镜头下的pla也和以往不同,过去我们接受的英雄,基本上都是被歷史所书写下来的战土,而更多的战土其实已湮灭在歷史的长河中,只有模糊的背影而没有自己的画面和声音。
张涵宇扮演得穀子地要为47条汉子找到他们的位置,他们不是“失踪者”,正如电影中的小官僚所说,失踪意味著多种可能。
冯大缸对於观眾和华国电影而言,最大的奉献就是发现了一个极佳的故事,杨金远的原著《官司》重点在於“討说法”,冯大缸和编剧刘恆在补充出他们的英雄战斗场景,两个阶段就是那个“人”字,站得很稳,立意深远。
这是华国电影必要的角度,聚光灯下的英雄、宣讲台上的被告者,都是歌名年代及和平生活中的少数,更多的是无名烈士和默默的劳动者。
《集结號》从表面上看,是对以前华国战爭电影的修正,如果从人性角度出发,比较好莱坞战爭大片,甚至是《荷马史诗》中奥德赛的回归旅程,《集结號》正是新时代所需要的主旋律电影。
再次,应该说一说魏德圣和《海角七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