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家常菜,《让子弹飞》
“你小子做饭还真行啊!”
看到桌上琳琅满目的十二道菜,韩三爷不禁说道。
姜闻直接拿筷子夹了一个虾球,尝了尝味。
点点头,“嗯,味儿確实可以,阿浩做饭真是把好手!”
“行了,都没外人,坐下吃!”韩三爷发话了。
九人依次坐下。
“先吃吧,都饿了。”
三爷也没多话,直接动筷,看来刚刚他打麻將確实饿了。
苏浩倒是没第一时间动筷,只是盛了一碗冬瓜排骨汤小口喝著,先润润胃。
刚刚他做饭吸多了油烟味儿,这时候没啥胃口。
“確实可以,这味道挺正宗!”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101??????.??????】
做为西川省人,酸菜鱼、辣子鸡和干煸牛肉丝非常合韩三爷的口味。
“阿浩咋练的这一手?”张国利有些好奇,“没別的意思,就是觉得以你的家世,平常不应该自己做饭的。”
老张刚刚都准备好打电话给相熟的饭店送菜过来了。
还是对苏浩的手艺没有信心:
没想到自己完全就是在杞人忧天!
“我家平常確实是有专门的厨子做饭,我爸我妈基本也没咋下过厨,”苏浩说著,耸了耸肩,
“可我不是在外念了七年学嘛,香江那边的饭也就那么回事,吃多了也腻。
我大一下半学期就开始想念內地的饭食,可也没法总回来吃啊,所以还是自己下厨更实惠。
好在我也確实有几分这方面的天赋,做了几年自我感觉还可以。
,
“浩哥儿,你这不是可以啊,感觉比很多大饭店都要好啊!”於栋怪叫道。
“哎,东哥,你这太捧了,我可愧不敢当!”苏浩谦虚道。
“行了,来一口吧,不然我这十多年的五粮液下不去可惜了!”韩三爷插嘴道。
今天韩三爷特意准备了十多年的陈酿五粮液,现在感觉这酒不亏了。
“乾杯!”姜闻第一个举杯。
其他人隨了一杯。
“好吃!”姜闻真性情,不屑於说假话。
“姜叔叔喜欢就好!”苏浩开心道。
“我不说虚的!”姜闻开怀道,“你这手艺確实可以!以后我找你可別推脱!”
“行,姜叔叔找我,肯定有空!”
苏浩也挺喜欢姜闻这脾气的,相处没那么累。
“哈哈~~”姜闻这人大院出身,最重面子,见苏浩这么上道,遂说道:“我也不白让你叫回叔,下部电影,大头都是你的!
放心,这部肯定赚!”
苏浩精神一震。
他可是知道,姜闻下部电影可是《让子弹飞》啊!
可以说是姜闻作品里商业化最成功的电影。
也是票房最成功的一部!
“你之前不是说,下部电影还是让英煌投资大头吗?”
韩三爷忽然插口道。
“杨老板人挺好,就是想的太多!”姜闻毫不客气道,“我不说虚的,如果赚不到钱,我根本不会开口!”
可见,因为上部《太阳照常升起》的票房不如预期,英煌杨老板现在也不敢隨意投资姜闻了。
白白让苏浩捡了一个漏!
“姜叔叔,那就说定了!”苏浩说道,“下部电影,我们南华影视负责大头!”
“那肯定的,我说一定就不反悔!”姜闻又强调了一遍,“到时候,你们公司的人能过来都过来,我给安排!”
“老薑,事儿我可听到了,別耍赖啊!”韩三爷调笑道。
“咱爷们儿能差事儿吗?”姜闻有些不高兴道,“那是一个吐沫一个钉!”
“好嘞,那就这么定了!”苏浩赶紧道,
“今儿是大年初二,昨儿阿浩他们公司的电影《人在途》上映,首映票房1000万!”韩三爷岔开话题道,“按照这个趋势,预计最终票房最少也能达到1.5亿!
可这部戏的成本呢?阿浩,有多少?”
“製片费用800万,宣发费用1200万,总共2000万。”苏浩老实的回答道。
“2000万!”韩三爷感嘆一声,“搁几年前,都製作不了一部《天下无贼》,那部戏票房1.2
亿。
可现在能製作出《人在冏途》!
確实是英雄出少年啊!”
“三爷,您捧了!”苏浩不敢让韩三爷继续说了,“说实话,我司这电影也就占个好题材,符合春节档氛围,实际我自认为都不如皓哥的《疯狂的赛车》!”
说著,其目光转向寧皓,“皓哥,你才是这个!”
其竖起一根大拇指,“我是完全想像不到,一部电影居然能精彩成这样!
实际没啥笑料,完全就是观眾处於上帝视角下的信息偏差。
所以皓哥才更是厉害!”
目前,《疯狂的赛车》上映整一周,累积票房来到3500万,预计最终票房铁定过亿!
而且这部电影製片费用才1000,算上500万宣传费,总成本才1500万!
不得不说,寧皓鬼才导演之名,名副其实!
“哎呦,苏董,您才是捧了!”寧皓闻言,更是惶恐。
“好啦,你们俩都是青年才俊,互相就不要吹捧了。”韩三爷止住话头,
“我的意思是,我们现如今也得反思,过去七八年,国內好像过於追捧商业大片了,忽视了中小成本电影的市场。”
商业大片属於时代的產物,为了应对好莱坞电影而產生。
未来也將继续存在。
不过確实过去几年,国內对於这种大片模式有种病態的追捧,以至於有些不適合的导演也步入此道。
就比如陈大导。
文艺片导演转行商业片导演,太容易翻车了。
不是谁都是老谋子。
而且就算老谋子,翻车的次数可也不少。
就本山大叔讲话,有多大屁股穿大多裤。
看不清自己的,迟早摔跟头。
后世成了跳樑小丑的腾华涛、陆太郎,都是如此。
盖因目前国內影视院校压根没教怎么拍商业电影!
很多人拉片首选肯定还是各种文艺片。
商业电影,都是导演们入行后一点一点摸索出来的。
所以如果赶在影视院校里摊上个拍过商业电影的导演老师,那真是少走几十年的弯路!
不过这种人实在太少,大多数在影视院校教授导演课程的他们自己都没拍过几部电影!
更湟论商业电影,乃至更重要的重工业电影了!
所以后来很多跨界的导演,入行后居然能跟很多大导演拼票房成绩,这让不少人都很惊奇。
其实真不奇怪,因为除了拍摄技巧,商业电影上大家属於同一起跑线。
甚至不少跨界导演们因为更用心的缘故,成绩自然也就更好。
原时空后世,郭凡真的是孤注一掷拍的《流浪地球》系列。